-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探析汉字传入对早期日本文化影响
探析汉字传入对早期日本文化影响
【摘 要】日本与世界上其他民族相同,很早就有了口头语言,我们称之为“大和言叶(やまとことば)”。但是就日本的文字而言,它却是在中国的文字传入日本之后才逐渐产生的。在日本文字形成之前,汉字一直是日本使用的主要记录文字, 用的是当时的汉字发音。甚至日本最早的国史如《古事记》和《日本书纪》也是用汉文写成的。尽管如此, 汉字在日本的使用对于日本的文字来说仍然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汉字的传入意味着日本与中华文明结下了不解之缘。
【关键词】汉字;日本;传入;影响
一、汉字传入日本
关于汉字何时并以何种方式传入日本的问题,通常的说法是:日本最初的汉字是从秦汉时期由中国大陆经朝鲜半岛传入日本。日本考古学界于上世纪50年代在日本九州南部的种子岛发现一批陪葬物,其中有一片写着“汉隶”两个汉字的“贝??”。这批陪葬物被推定为约公元前三世纪时入土。由此而论,汉字早在中国的战国后期便已经进入日本。汉语中的“秦”,在日语中读作“はた(hata)”,意思为织布人。中国秦代时已经有养蚕织绢的技术。据此推测:当时中国已经有人进入日本,以养蚕织绢为生。所以“秦”字遂有“hata” 的训读。据此还可推测,当初这些秦朝时代的中国人进人日本时带去其他汉字也是极有可能的事。据说, 日语中的一些读音为“hata”的姓氏或地名, 诸如羽田、蟠多、波多等, 其原初都是从秦氏子孙繁衍而来或与之有关。
汉字最初频繁进入日本并得以广泛流传的时期是大约始于公元一世纪前后。有关资料表明,在日本长崎、福冈、宫崎、京都等地的出土文物中,都发现了东汉王莽时期的货币。
与此相关的最著名的文物是1784年在日本九州福冈县志贺岛出土的的一枚金质印玺,其上刻有“汉倭奴国王”汉字。关于这枚金印,《后汉书》中“东夷传”中有记载:建武中元二年(公元57年),倭奴国奉贡朝贺。使人自称大夫,倭国之极南界也。光武赐以印绶。这段文字中提到的光武帝赐予当时的倭奴国使臣印玺,供奉来自“倭国之极南界”,其方位与福冈县的地理位置相合。因此,日本学术界一般??为该金印为汉光武帝于“建武中元二年(公元57年)”所赐。不过此时传入日本的汉字还十分零散,日本人还不知道汉字为何物,其用途如何,他们尚未把汉字作为文字使用,而只是作为一种象征神圣或权威之物加以崇拜。这一时期的日本工匠在仿造中国的铜镜的时候常常把原镜中的汉字搞错或前后颠倒。
晋朝陈寿所著的《三国志?魏书?倭人传》中用了约两千字的篇幅介绍了三国时代倭国的情况。据记载,公元238年,卑弥呼派遣使者难升米朝见魏帝曹睿。魏帝赐予卑弥呼以刻有“亲魏倭王”的紫绶金印一枚,包括铜镜百枚在内的礼物若干。倭人传中曾提到邪马台国女王卑弥呼向魏明帝上表致谢。当时倭人没有文字,因而可知表文是用汉文字写的。
此外,被认为是日本最早官修史书的《日本书纪》记载了应神天皇16年时,由中国名叫王仁的博士从百济进入日本并传入汉籍之事。应神天皇十五年秋八月壬戌朔丁卯, 百济王遣阿直咬人名, 贡良马二匹。阿直峡亦能读经典。即太子芜道稚郎子师焉。于是,天皇问阿直咬曰:“如胜汝博士亦有那。”对曰:“有王仁者, 是秀也。乃征王仁也。” “十六年春二月,王仁来之。则太子芜道稚郎子师之。习诸经典于王仁, 莫不通达。所谓王仁者,是书首等之始祖也。”
阿直岐是百济王遣往倭国的遣使者,是一位“能读经典”者, 而他推荐的经典“ 莫不通达”者叫作王仁。据史籍推测,王仁很可能是中国大陆本土的知识人。王仁进入日本的时间是应神天皇16年,即公元285年,该年中国处于晋代,晋武帝司马炎统治时期太康6年。日本另一本古籍《古事记》中也有相关记载,其中还具体言及王仁进入日本时带去了《论语》十卷、《千字文》一卷等汉籍。该书中,王仁的名字发音标为“和迩吉(waniki)”。王仁的身份“博士”,在汉代为执掌图书典籍和负责经学传授之官职, 进人日本后又带入重要汉籍, 并且其所教对象又是应神天皇的王子,日本史书以他为汉字的最初传入者, 是在比较正统的意义上而言。
二、汉字的传入对早期日本文化的影响
《古事记》和《日本书纪》里记述, 日本人对于汉字及以汉字为代表的中华文明表现出巨大的热情。大约3世纪末至4世纪初开始, 日本上层掀起了学习汉语和中华文明的热潮。根据上面所述各项史实可知, 中国的汉字早在战国时代就已经进入日本, 经过秦代而迄至东汉时期, 伴随着中国经济文化对日本的辐射, 中国的货币在日本各地广泛流传,中国的典籍也被日本皇室引进, 汉字由此而渗入到下至日本基层经济、上迄日本最高层文化的各领域。日本历史上也由此结束了不知文字为何物的时代。
从公元三世纪到七世纪后半叶, 随着中日交往的不断扩大,汉字文献越来越多地进人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