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斋俚曲中骨牌博戏探析.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聊斋俚曲中骨牌博戏探析    摘要:聊斋俚曲中记载了十八种骨牌游戏的牌名,这些牌名主要是依据牌点的组合的象形性、牌点的数量、颜色以及道法象征来命名的。明清时期骨牌游戏的功用已分化,既可当作休闲雅戏,亦也可用于赌钱,有的还将骨牌用于行酒令。   关键词:聊斋俚曲;骨牌;牌名;打法;功用   中图分类号:I207.37 文献标识码:A       用方言土语写成的聊斋俚曲 ①,非常贴近百姓生活,曲中多次写到了博戏活动,生动地记录了当时的赌博场面,为我们研究明清之际山东一带、甚至整个北方的赌博风俗提供了很有价值的参考。其中的博戏描写主要集中在《翻魇殃》、《禳妒咒》、《俊夜叉》、《增补幸云曲》和《蓬莱宴》等曲目当中,涉及的博戏种类有五木之戏、围棋、双陆、打马、掷骰子、骨牌、叶子戏、马吊、跌成、蹴鞠和投壶等多种,其中对打骨牌的描写最为细致???运用了大量的博戏用语。随着时代的发展,当今的人们已无法很好地理解这些博戏用语,以至于在阅读聊斋俚曲的过程中出现了不少语言障碍。为解决以上问题,我们对俚曲中的骨牌博戏作些探讨。      一、聊斋俚曲中的骨牌博戏       聊斋俚曲《禳妒咒》第二十六回中对打骨牌的情景有大段的描写,记录了多种骨牌博戏的牌名:    江城云:“你那不在家霎,我闷了就合春香抹牌,觉着和他不如你呢。”公子云:“你是赢什么来呢?”江城云:“我输了一柱一个钱,他输了一柱一瓜子。咱今日还和春香抹,咱俩赢瓜子,还给春香钱。”公子说:“咱都一柱一个钱罢,看瓜子有争竞。”江城说:“谁没见过俩钱呢?你从头里这个那个的!我只赌瓜子,我输了该着,你输了我可打你。”公子笑云:“就是这么。咱分一桩儿,六到底,该春香。”    [满调]揭起牌来个桩,马儿不在柱子上。却是春香,却是春香,你运气强不强?若是强,赢几钱来买梳妆。    春香摇头云:“嗄呀!俺老爷先戏把人。”江城打起牌来云:“七在手。”春香云:“俺不用看了,我是孤红。”公子云:“这妮子运气好,该我桩哩。”春香云:“我打九到底。”    江城唱:打个临老入花丛,又见霞天一只鸿。柳绿桃红,柳绿桃红,你看我这秃爪龙不同,还是巫山十二峰。    春香唱:你看打个锦屏风,打个楚汉大争锋。眨眼乌龙,眨眼乌龙,纷纷落花满地红。昼夜停,又是劈破老莲蓬。    公子唱:你看五岳去朝天,一心打个八珠环。二士入桃园,二士入桃园,苏秦背着七星剑。火炼丹,打个人牌也不难。   其中的“孤红”、“临老入花丛”、“火炼丹”“人牌”等等都是牌名。因为骨牌这种博戏现在已经基本消失,所以当今的人们对这些打骨牌的术语非常陌生,读到这段文字时往往是一头雾水,如果考察骨牌的来源与流变,这些疑惑将会涣然冰释。      二、骨牌的源流与打法       骨牌,早期以象牙制成,故称牙牌,后改为用牛骨或竹木制作,才有现名。骨牌的形制为长方体小块,与当今麻将牌相似,但长而较薄。每张牌称为一扇,牌的正面刻有圆点,每扇牌的牌面都由骰子的两个面上下排列拼合而成,很明显骨牌是从骰子演化而来。清人汪师韩《谈书录》载:“骨牌之戏,乃骰子之变,故宣和牌谱以三牌之率,三牌乃六面也。” [1]正是说的骨牌与骰子的渊源关系。关于骨牌之戏的起源,明代张自烈在《正字通》巳集中“牌”字下说:“牙牌,今戏具。俗传宋宣和二年,臣某疏请高牙牌三十二扇,计点一百二十有七,以按星宿布列之。……高宗时诏如式颁行天下,今谓之骨牌,然皆博塞格五之类,非必自宣和始也。” [2] (P76)可见,张氏对骨牌“自宣和始”持怀疑态度,他认为在宋代宣和年间以前就已有骨牌,具体起源时代无从考证,但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宣和时骨牌之戏已经流行确为事实,因此又将骨牌称为宣和牌。这种博戏曾于明清时期大为流行。十几年前笔者还在鲁西一带见过有人打骨牌,近年来骨牌之戏似乎已不易见到。    骨牌牌名繁多,还得依牌色计筹,故而玩法比较复杂。明人谢肇?记载了当时骨牌的打法:“对者十二,为正牌,不对者八,为杂牌,三色成牌,两牌成而后出色以相赛。” [3] (P120)明人余象斗的《新刻天下四民便览三台万用正宗》的记载更为详细:“凡牙牌三人同铺,每人以八片为率,信手派牌已定,即先过庄各出一牌,余二牌要取色牌出,若论点数,亦要取极多者为胜,其牌势取三色者为定,若合凑杂色,要十四点以上至于十八点方可成牌,如十三点以下,则八不搭五,十不搭三,谓之亡牌。或遇半分及后三纲五常以下正牌,势不在点数取也。” [4]从中可知,其玩法大体如下:三人共博,每人随机分牌八扇,正牌对子两扇牌可配成一副,其余各种均由每三扇组成一副牌,每副牌都有如“火炼丹”之类的特定牌名,杂色牌要配十四点至十八点才能成牌,十三点以下的称为亡牌。铺好牌后,从庄家开始,三家依次各打出一张未配成副的牌,其余两家可吃牌

文档评论(0)

317960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