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问句及陈述句互换》教学设计.doc

《反问句及陈述句互换》教学设计.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反问句和陈述句的互换》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明确在句型转换中句意是不变的。 2、掌握反问句和陈述句互换的方法,并能按题目要求进行转换。 二、教学重点 掌握反问句和陈述句互换的方法,并进行转换。 三、教学难点 反问句和陈述句的转换。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三句反问句,问:这三句话用了什么句式? 反问句有什么特点? 2、同学们,句式转换向来是我们的弱项,是我们难啃的猪骨头。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解决这个问题,一起复习句式的转换。 3、反问句和陈述句的互换我们从四年级开始就一直在接触,但同学们一定要记住,不管是反问句变为陈述句,还是陈述句变成反问句,我们都要本着一个原则,那就是——句子的意思不变。 (二)反问句变成陈述句 1、复习口诀,将口诀化成解题步骤。 2、出示例题,对着口诀,师生共同完成。 3、出示原来三道题,请同学们同桌互相合作,将反问句改成陈述句。 4、出示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 5、全班评改。 (三)陈述句变成反问句 1、出示一个例句,让学生将其改成反问句。 2、同桌一起总结出陈述句变反问句的方法。 3、出示两道例题,对着方法,师生共同完成。 3、出示三道题,请同学们同桌互相合作完成。 4、完成练习题。 5、全班评改。 (四)质疑时间——如果学生没有疑问,那就拿复杂点的一题作考,然后针对出现的问题再全班解决。 (五)总结,布置作业。 反问句教学设计 听记训练 同学们,我说两句话,请你们认真听,看谁听得最认真。 1、这支笔怎么不是我的呢? 这支笔是我的。 2、谁说你不是一名优秀学生? 你是优秀学生。 请大家说一遍 一、认识反问句 从刚才大家说的这两句话你发现了什么?(它的意思是否一样,语气是否一样?) 出示上面的两句话 谁知道第一句话叫什么名字?(反问句) 第二句话叫什么名字?(陈述句) 二、了解反问句的特点 反问句有什么特点呢? 读下面的反问句看谁能找到它的特点吗? 1、马跑得越快,离楚国不就越远了吗? 2、这不恰好表明有数不尽的骆驼吗? 3、周围的一切不是都在起变化吗? 4、这怎么不是伟大的奇观呢? 5、这支笔怎么不是我的呢? 提示学生想一想他每一句话的意思都是什么?也就是说,虽然他的句尾用的是问号,可是他的答案就隐含在这句话中,他是故意问,是为了引起读者的注意,这就是反问句的特点。 三、联系生活说句子。 四、反问句与陈述句的转换联系 (一)反问句变陈述句 出示书上的句子,让学生找规律。 例句如下 1、马跑得越快,离楚国不就越远了吗? 马跑得越快,离楚国越远。 2、这不恰好表明有数不尽的骆驼吗? 这恰好表明有数不尽的骆驼。 3、这部字典谁说你的呢? 规律如下: 1 、2 、 3 、 4 、 5、不改变句子的意思。 练习如下: 1、周围的一切不是都在起变化吗? 周围的一切都在起变化。 2、这怎么不是伟大的奇观呢? 这是伟大的奇观。 3、这本书怎么不是我的呢? 这本书是我的。 4、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吗? 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是真理。 5、战士们没有离开阵地,我怎么能离开自己的阵地呢? 战士们没有离开阵地,我不能离开自己的阵地。 我会做 6、大家都在认真听课,我怎么能说话呢? 7、我的学校怎么不是文明学校呢? (二)、陈述句变反问句 例句 1、马跑得越快,离楚国越远。 马跑得越快,离楚国不就越远了吗? 2、 这恰好表明有数不尽的骆驼。 这不恰好表明有数不尽的骆驼吗? 3、这不是我的语文课本。 这怎么会是我的语文课本呢? 规律如下: 陈述句变为反问句 1、 2 、 3 、 4、不改变句子的意思。 练习如下: 1、认真学习正是好学生的表现。 认真学习不正是好学生的表现吗? 2、翠鸟美丽机灵,我们都喜欢它。 翠鸟美丽机灵,我们怎能不喜欢它呢? 我会做 3、我的同桌学习很好,我应该向他学习。 4、我的作文没有写好,我非常伤心。 教学反思:教学过程我没有让学生找反问句变为陈述句的规律,但是学生在大量的语句转换中,基本上找到了陈述句与反问句互换的规律。有的学生出现了反问句句尾忘加“?”,还有的学生在改变陈述句的时候,改变了它的意思。如“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吗?”在改为陈述句是有的变成了“这是真理。”看来不改变句子的意思学生还真的没有掌握。

文档评论(0)

moon888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