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2章 细胞的统一性和多样性PPT
极端嗜碱菌(alkaliphiles):多数生活在盐碱湖或碱湖、碱池中,生活环境pH值可达11.5以上,最适pH值8~10。 产甲烷菌(metnanogens):是严格厌氧的生物,能利用CO2使H2氧化,生成甲烷,同时释放能量。 CO2+4H2→CH4+2H2O+能量 由于古细菌所栖息的环境和地球发生的早期有相似之处,如:高温、缺氧,而且由于古细菌在结构和代谢上的特殊性,它们可能代表最古老的细菌。它们保持了古老的形态,很早就和其它细菌分手了。所以人们提出将古细菌从原核生物中分出,成为与原核生物(即真细菌eubacteria)、真核生物并列的一类。 主要证据 (1)细胞壁成分与真核细胞相似,而非由含壁酸的肽聚糖构成,因此抑制壁酸合成的链霉素,抑制肽聚糖前体合成的环丝氨酸,抑制肽聚糖合成的青霉素与万古霉素等对古细菌与真核细胞无作用。 (2)DNA与基因结构:古细菌DNA中有重复序列的存在。多数古核细胞的基因组中存在内含子。 (3)有类核小体结构:古细菌具有组蛋白,而且能与DNA构建成类似核小体结构。 (4)有类似真核细胞的核糖体:多数古细菌类的核糖体较真细菌有增大趋势,含有60种以上蛋白,介于真核细胞(70~84)与真细菌(55)之间。抗生素同样不能抑制古核细胞类的核糖体的蛋白质合成。 (5)5S rRNA:根据对5S rRNA的分子进化分析,认为古细菌与真核生物同属一类,而真细菌却与之差距甚远。5S rRNA二级结构的研究也说明很多古细菌与真核生物相似。 除上述各点外,根据DNA聚合酶分析,氨基酰tRNA合成酶的作用,起始氨基酰tRNA 与肽链延长因子等分析,也提供了以上类似依据,说明古细菌与真核生物在进化上的关系较真细菌类更为密切。 病毒的多样性 1)宿主范围:动物病毒、植物病毒、细 菌病毒(噬菌体) 2)核酸类型:DNA或RNA,单链或双链、线状或环状 3) 装配形式: 有二十面体对称、螺旋对称和复合对称三种类型。 4)形态:①球形(Sphericity)、②丝形(Filament)、③弹形(Bulletshape)、④砖形(Brick-shape)、⑤蝌蚪形(Tadpole-shape) 5)包膜有无:核壳外的包膜(由脂质与蛋白质组成) 腺病毒 甲型H1N1流感病毒 猪流感病毒属于正粘病毒科(Orthomyxoviridae),甲型流感病毒属(influenza virus A)。典型病毒颗粒呈球状,直径为80nm-120nm,有囊膜。囊膜上有许多放射性排列的突起糖蛋白,分别是血凝素HA、神经氨酸酶NA和M2蛋白。病毒颗粒内为核衣壳,呈螺旋状对称,直径为10nm。猪流感病毒为单股负链RNA病毒,基因组约为13.6kb,由大小不等的8个独立片断组成。 病毒有五种形态: ①球形(Sphericity):大多数人类和动物病毒为球形,如脊髓 灰质炎病毒、疱疹病毒及腺病毒等; ②丝形(Filament) :多见于植物病毒,如烟草花叶病病毒,人类流感病毒有时也可形成丝形; ③弹形(Bulletshape):形似子弹头,如狂犬病病毒等,其他多为植物病毒。 ④砖形(Brick-shape):如痘病毒、天花病毒等; ⑤蝌蚪形(Tadpole-shape):由一卵圆形的头及一条细长的尾 组成,如噬菌体。 其中①为二十面体对称; ②、③为螺旋对称; ④、⑤复合 对称。 脊髓灰质炎病毒(球形) 烟草花叶病毒(线形) T4噬菌体(蝌蚪形) 痘病毒(砖形) 狂犬病毒(子弹形) 流感冒病毒(丝状有被膜) 病毒侵入细胞,病毒核酸的侵染: 病毒与细胞表面的接触:特异性吸附(病毒表面的识别结构与敏感细胞表面的受体互补结合),这决定了病毒能否侵染细胞。 病毒进入细胞的主要方式: “主动吞饮”(多数动物病毒) 包膜与细胞膜融合(一些有包膜的病毒) 核酸注入(噬菌体) 病毒进入细胞后,壳体被细胞的蛋白水解酶裂解 病毒核酸的复制、转录与蛋白质的合成 病毒核酸复制类型(6种病毒 ):双链DNA、单链DNA、双链RNA、侵染性单链RNA、非侵染性单链RNA、逆转病毒单链RNA 复制转录合成方式: (1)双链DNA病毒 壳体裂解→释放DNA →进入细胞核→ 翻译‘早期蛋白’ →关闭宿主细胞的基因调控、抑制宿主有关复制转录及翻译→ 复制新的DNA→ 转录mRNA →翻译结构蛋白 (2)单链RNA病毒 壳体裂解→释放RNA → 翻译‘早期蛋白’ →关闭宿主细胞的基因调控、抑制宿主有关复制转录及翻译→ 复制新的RNA→ 转录mRNA →翻译结构蛋白 (3)RNA肿瘤病毒 壳体裂解→释放RNA →反转录病毒的DNA与宿主D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