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变压吸附(PSA)法
变 换 气 制 氢
操 作 手 册
(工艺部分)
XXXX化工有限公司
2009年9月
前言
工艺说明
装置概述
一段系统工作原理和过程实施
二段系统工作过程
工艺流程
变压吸附装置的开停车
系统的置换
系统仪器仪表及自控系统开车前的准备工作
系统试车
系统运行调节
系统停车
系统停车后的再启动
安全技术
概述
本装置有害物质对人体的危害及预防措施
装置的安全设施
氢气系统运行安全要点
消防
安全生产基本注意事项
安全规程
前 言
本装置是采用两段法变压吸附(Pressure Swing Adsorption简称PSA)工艺分离原料气,获得合格的二氧化碳及产品氢气。其中一段将原料气中二氧化碳分离提浓(≥98.5%)后送往下工段,脱除部分二氧化碳后的中间气再经二段完全脱除CO2及其他杂质气体,使产品氢气中H2含量≥99.9%。装置设计参数如下:
原料气组成(V):
H2 N2 CO2 CO CH4
41~43% 0.5~2% 55~60% 0.5~2% ~1.0%
处理能力: 4500Nm3/h
中间气CO2含量: 10%(V)
产品氢气中H2含量: ≥99.9%
产品气CO2浓度: ≥98.5%
吸附压力:
一段 0.72~0.977 MPa(G)
二段 0.7~0.957 MPa(G)
吸附温度: ≤40 ℃
本装置为吹扫解吸PSA脱碳工艺,就本工艺特点而言,氢气中杂质含量越低,氢气等气体回收率就越低。所以操作中不应单纯追求氢气的纯度,而应视实际需要,控制适当纯度,以获较高的经济效益。
在启动和运转这套装置前,要求操作人员透彻地阅读这份操作手册,因为不适当的操作会导致运行性能低劣和吸附剂损坏。
本手册中所涉及压力均为表压,组成浓度均为体积百分数,以下不再专门标注。
第二章 工艺说明
第一节 装置概述
本装置由两个系统组成,即一段和二段。一段采用12个吸附塔1塔同时吸附8次均压吹扫工艺,二段采用4个吸附塔1塔同时吸附1次均压2次吹扫工艺,其示意图如图1-1所示。
图1-1 工艺方块示意图
来自压缩机出口温度≤40℃,压力为0.75~1.0MPa二氧化碳含量约55%的原料气首先进入气水分离器(V0101)除去原料气中的游离态水后进入一段,分离出高浓度二氧化碳(98.5%)并送往下工段,同时降低中间气中二氧化碳浓度。一段系统包括气水分离器(V0101)、吸附塔(T0101A-L)、二氧化碳缓冲罐(V0102)等设备。
出一段的中间气进入二段,二段系统将中间气中CO2及其它杂质气体充分脱除,使出二段系统的产品氢气纯度≥99.9%,二段包括吸附塔(T0201A~D)、产品氢气缓冲罐(V0201)、吹扫气缓冲罐(V0202~ V0205)等设备。
第二节 一段系统工作原理和实施过程
变压吸附的基本原理是利用吸附剂对吸附质在不同分压下有不同的吸附容量,并且在一定压力下对被分离的气体混合物的各组分又有选择吸附的特性,加压吸附除去原料气中杂质组分,减压脱附这些杂质而使吸附剂获得再生。因此,采用多个吸附床,循环地变动所组合的各吸附床压力,就可以达到连续分离气体混合物的目的。
变压吸附(PSA)法脱除变换气中二氧化碳,即根据上述原理,利用所选择的吸附剂在一定的吸附操作压力下,选择吸附变换气中的气态水、有机硫和无机硫及二氧化碳。就本装置而言,变换气先进入一段系统处于吸附状态的吸附床吸附,当吸附床吸附饱和后,通过8次均压降充分回收床层死空间中的氢氮气,同时增加床层死空间中二氧化碳浓度,整个操作过程在入塔原料气温度下进行。整个工艺采用十二台吸附塔完成,其工作步骤如下(以A塔为例):
每个吸附塔在一次循环中需经历:吸附(A)、一均降(E1D)、二均降(E2D)、三均降(E3D)、四均降(E4D)、五均降(E5D)、六均降(E6D)、七均降(E7D)、八均降(E8D)、顺放(PP)、逆放(BD)、 吹扫(P)、二段升(2ER)、八均升(E8R)、隔离(I)、七均升(E7R)、六均升(E6R)、五均升(E5R)、四均升(E4R)、三均升(E3R)、二均升(E2R)、一均升(E1R)、终升(FR)等二十三个步骤。
1).吸附(A)
来自气水分离器的变换气,经程控阀KV101A,从A塔下端入塔,在吸附工作压力下自下而上地流经吸附床时,气流中二氧化碳被吸附剂选择性地吸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