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古代绘画艺术1PPT课件
一、中国绘画的历史 中国古代绘画艺术 稚拙的线条,简单的色彩和图案; 主要是人物、动物或者抽象的几何图案;描绘在地面上、岩壁上、陶器上; 新石器时代 天人互通 向往神仙世界; 墓室壁画、画像石、画像砖等,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 先秦两汉 楚国龙凤人物图 汉代非衣 汉代画像砖 超然绝俗 佛教美术勃然兴起 传神的人物画 产生了文人画和绘画理论 顾恺之《女史箴图》 敦煌壁画 魏晋南北朝 顾恺之《洛神赋图》局部 人物画极为繁荣;佛教壁画走向鼎盛; 山水画得到发展;《历代名画记》等画论出现。 《 引路菩萨图》 隋唐 吴道子《 八十七神仙图》 阎立本《步辇图》 阎立本《历代帝王图》局部 张萱《捣练图》 周昉《簪花仕女图》 展子虔《游春图》 人物画与花鸟画勃兴,有许多工整细致的作品。 出现了以荆浩、关仝为代表的北方山水画派和以董源、巨然为代表的江南山水画派。 五代 荆浩《匡庐图》 董源《潇湘图》 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 黄荃《写真珍禽图》 魏晋南北朝是继春秋战国之后,一段政权分裂、朝代更叠的历史时期,同时也是一个人才辈出、人性觉醒、自由解放和富于智慧的时代。「魏晋风度」、「魏晋风骨」造就了一代的艺术精神。这个时代的艺术倾向于简约玄澹,超然绝俗。 在解脱了汉代儒家的束缚后,魏晋人直接欣赏、品评人物,追求人格的自然主义和个性之美。他们欣赏山水,由实入虚,以表里澄澈的胸襟、玄学的意味来体会自然,创立一个风神潇洒的山水灵境,形成一种脱俗的理想美。魏晋南北朝的绘画艺术向后世展示了全面的文化特质:画风中的「疏密」二体定制于此时;经典的艺术理论如「六法与画品」、「传神论」、「山水画理论」涤讪形成;卷轴画走向独立;笔法在绘画中的重要地位得以确定。 又因遭遇「五胡乱华」,导致华戎混杂的局面,各民族文化交流融合,使绘画题材、样式、技法都得到空前和多样化的发展。 魏晋南北朝时期,世局动荡、礼教崩溃,使魏晋文人从性情的真率和胸襟的宽仁中,建立他们新的性命哲学,摆脱汉代以来支配中国社会的礼法的空虚和顽固。 竹林七贤正是这样一班向自己的真性情、真血性中发掘人生意义与道德的先驱。竹林七贤包括嵇康、阮籍、山涛、王戎、向秀、刘伶、阮咸七人。我们看以下一段文献记载嵇康赴刑场时的果敢与从容,便足以体会魏晋人坚守道德的真义与人格之优美: 「嵇康临杏讷市,神气不变,索琴弹之,奏广陵 散,曲终曰:袁孝尼尝请学此散,吾靳固不与,广陵散于今绝矣。」 竹林七贤成了后世仰望的理想人物,人们并不一定要学习那种放浪形骸、饮酒享乐的种种外在表现,而是受到人物内在风骨、才情的感召与吸引。于是,人物与人格遂成为这一历史时期绘画艺术所表现的中心思想。 魏晋南北朝时期,随着社会的风云变幻,绘画艺术亦呈现了明显的变化。汉末以来,由于儒学礼教地位的动摇、思想的解放、佛教的东渐、玄学的兴起、文学的变革等种种因素,促使绘画题材不再着重于儒家的忠孝节义,而开始转入对人性的探求和对人品的品评;此外,自然山川也开始进入画家的视野。此时的中国绘画无论从观念到题材、技法都发生了重大转变。 北齐屏风人物(山东崔芬)北齐的墓室壁画中,有八幅屏风,其中的第二和第三幅的屏风人物可以与南京西善桥出 飘逸潇洒、卓尔不群的魏晋风度却产生在一个充满了动汤、灾难的社会和时代之中。当时的文人仕途失意,反向往归隐田园、与世无争的生活。这在绘画题材及风格上均表现出来。如创作了《桃花源记》的陶渊明,他蔑视功名利禄,宁愿归耕田园也不愿随波逐流。在质朴的自然与农居生活的爱恋中得到了心灵的安息,找到了人生的归宿与寄托,寻求一种更为深沉的人生态度和精神境界。 由目前见于记载的绘画作品中,此时期从儒学名教进一步解放出来的山水风景作品与日俱增。如戴逵的《吴中溪山邑居图》、宗炳的《永嘉邑屋图》和毛惠秀的《剡中溪谷村墟图》等。从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到谢灵运的「溟涨无端倪,虚舟有超越」;再到袁彦伯的「江山辽落,居然有万里之势」;以至宗炳将所游历过的山水画出来并悬于室中,对之云:「抚琴动操,欲令众山皆响!」这样以诗画对自然作出赞美,自始就有一种「意境中的山水」的意趣。 自三国以来,更多的文人士大夫染指绘画。他们的创作态度、绘画选材及创作手法都有别于一般的绘画工匠;他们大多博学多才、富于个性,其绘画中均流露出他们的秉性与才能。 魏晋玄学引发人对自然的追寻及超越世务的精神,使当时文人带有隐逸的倾向,一方面生活上不拘小节,另一方面寄情于竹林山水及诗琴雅趣,将身心寄托在自然之中;而这种超然自适的精神在绘画创作中流露出来,促使士大夫绘画步出政教的规范,为文人画的风格建立奏出先章。 另一方面,由于缺少绘画工匠们所受过的专门训练,他们更多地注重创作中的随意与主动,注重创作中对于文化修养的把握与灌注,并开始以绘画来表达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