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血液标本采集技术PPT课件
血液标本采集技术
血液检查是判断体内各种功能及异常变化的最重要指标之一,是临床最常用的检查项目。
[分类]
全血标本
用作血常规检查、血沉和测定血液中某些物质的含量。
血清标本
用于测定血清酶、脂类、肝功能、电解质等。
血培养标本
用于查找血液中的病原菌。
[采血法]
毛细血管采血法
静脉采血法
动脉采血法
可调试微量吸管
不同规格的吸管
(4)戴手套,按静脉穿刺法穿刺血管,见回血后抽取所需血量。
(5)松止血带,迅速拔出针头,按压穿刺点1~2分钟。
▲(6)将血液注入标本容器
▲血培养标本:血培养瓶为密封瓶,瓶口除橡胶塞外另加铝盖密封,内盛培养基,经高压灭菌。使用时将铝盖中心部分除去,常规消毒瓶盖,更换针头将抽出的血液注入瓶内,轻轻摇匀。
▲全血标本:取下针头,将血液沿管壁缓慢注入盛有抗凝剂的试管内,轻轻摇动,是血液和抗凝剂充分混匀。
▲血清标本:取下针头,将血液沿管壁缓慢注入干燥试管内。
(7)检视病人的穿刺部位
(8)将标本连同检验单及时送检
(9)用物按消毒、隔离原则处理,洗手,记录
双相血培养瓶
1.黑色:枸橼酸钠; 血沉2.浅蓝色:枸橼酸钠; 血凝试验(如PT、APTT)3.深蓝色:肝素钠;血液微量元素4.紫色: 血常规(血液细胞分析)5.绿色:肝素锂; 大部分生化、血氨6.灰色:血糖降解抑制剂; 血糖7.棕色:肝素钠; 血铅8.浅黄色ACD管: 葡萄糖、抗凝剂;血库试验9.浅黄色SPS管: 氯化钠溶液;血液培养、微生物培养
抗 凝 管
肝素钠抗凝血浆管
血清分离抗凝管
[注意事项 ]
1.若患者正在进行静脉输液、输血,不宜在同侧手臂采血,必须另换肢体采集。
2. 若需要抽取空腹血,应该提前告知病人禁食。
3.需要抗凝的血标本,应将血液与抗凝剂混匀。
4.抽血清标本须用干燥注射器、针头和干燥试管。
5.采全血标本时,需加入抗凝剂,血液注入容器后,立即轻轻摇动试管,是血液和抗凝剂混匀,避免血液凝固,影响检验结果。
6.采集血培养标本时,应防污染。除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外,抽血前应检查培养基是否符合要求瓶塞是否干燥,培养液不宜太少。
7.若同时抽取不同种类的血标本,应先注入血培养瓶,再注入抗凝管,最后注入干燥试管,动作应迅速准确。
8.根据不同的检验目的选择标本容器并计算所需血量,一般血培养采血5ml,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病人为提高细菌培养阳性率采血量可增至10~15ml。
9.急诊采血不受时间限制,但须在检验单上注明急诊及采血时间。
10.抽血速度不宜过快,以免产生大量泡沫,勿将泡沫注入。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药品与人类健康PPT课件.ppt
- 药物分析方法学验证中各项指标的深度剖析PPT课件.ppt
- 药物分析10PPT课件.ppt
- 药物分析chapter2PPT课件.ppt
- 药物动力学pharm11PPT课件.ppt
- 药物滥用对健康的影响PPT课件.ppt
- 药物合成原理及第一章.ppt
- 药物动力学PPT课件.ppt
- 药敏和生化实验PPT课件.ppt
- 药店冬季大型促销活动设计书PPT课件.ppt
- 开题报告-职业教育现场工程师培养的过程追踪与路径优化研究 .pdf
- 人工智能在法律领域的应用前景与策略 .pdf
- 开题报告-中国式青少年营地教育课程范式逻辑及实现路径研究 .pdf
- 2024年自治区党委办公厅度专项公开遴选公务员考试题及答案 .pdf
- 山东省滨州市博兴县2025届九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道德与法治试卷(含答案) .pdf
- 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的管理更新要点及解读2024(全文) .pdf
- 2024秋期国家开放大学专科《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一平台在线形考(第一至四次形成性考核+终考大作业)试题及答案 .pdf
- 课题申报:国有文化资产管理体制与运营方式研究.pdf
- 2024年九年级历史下册全册基础知识复习提纲(超强) .pdf
- 开题报告-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学前师范教育百年回溯与前瞻研究 .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