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设备设施与作业安全PPT课件
设备设施与作业安全 * * 培训内容 设备设施操作与检维修作业中常见事故类型 作业中常见的不安全行为 常见事故的防范措施 * * 设备设施操作与检维修作业常见事故类型 在设备设施检维修作业中常见的事故有: 1、高处坠落 2、触电 3、机械伤害 4、中毒、窒息 5、火灾、爆炸 6、特种设备事故 * * 作业中常见的不安全行为 未经培训即上岗操作 未持证上岗(无证操作) 危险作业未经申请审批、采取安全措施作业 酒后或药后作业 未遵守安全操作规程操作 未正确佩带个人防护用品 忽视安全警告标志、警告信号 拆除安全装置或安全装置失效 用手代替工具操作 * * 作业中常见的不安全行为 使用不安全的设备、工具等 模具未经固定即开始维修、装卸等 物体存放不当(有坠落磕绊倾倒风险) 冒险进入危险区域 攀、坐、站在不安全位置(设备、液压车等) 机器运转时加油、维修、检查、调整、焊接、清扫等工作 在传动部件或旋转部件旁穿过肥大的衣服或围巾 使用手动工具时未保持必要的安全距离 * * 高处坠落事故防范 在检维修作业事故中,高 处作业坠落事故占50%以 上,多数在一级高处作业 时发生,其防范措施: 1、建立高处作业管理制度; 2、高处作业必须办理危 险作业申请审批; 3、配备安全帽、安全带; 4、作业人员身体健康、 穿防滑鞋; 5、使用合格的登高设施; 6、落实监护人。 使用不合格的移动平台 * * 高处坠落事故防范 不合格的登高设施举例: * * 触电事故防范 在电气设备或线路上工 作,保证安全的技术措 施: 停电。 验电。 接地。 悬挂标示牌和装设 遮栏(围栏)。 5.加装漏电保护。 6、临时线申请审批, 按标准安装。 7、定期检查绝缘情况。 * * 触电事故防范 不合格电气安装及使用举例: * * 卷入伤害:动力驱动的传动件、转动部位,若防护不当或残缺,人体接触时有发生机械伤害的危险。 安全技术防护措施: 1.加装防护装置(防护罩、防护栏、防护网、红外线防护、急停按钮等); 2.定期进行设备维护; 3.做好个人防护,遵守安全操作规程,用工具代替手操作。 机械伤害事故防范 * * 机械伤害事故防范 冲压伤害:此类事故往往发生在无安全防护设置或防护不到位的设备上。 安全技术防范措施: 1、采用双手启动按钮; 2、安装红外线防护装置; 3、使用工具代替手进入 模区操作; 4、采用滑板式送、取料模具或 在模具上挖出避空位; 5、使用连续模、自动送料系统。 * * 设备常见的危险部位 * * 中毒、窒息事故防范 较易发生中毒窒息事故的主要原因是:有害气体的泄漏、管线串料、大量有害气体沉积挥发或因氮封等原因,导致局部环境中的氧含量低、有害气体增加,另外在封闭、半封闭等有限空间环境中易发生中毒窒息事故。 发生地点:如船舱、贮罐、管道、地下室、地窖、污水池(井)、沼气池、化粪池、下水道、发酵池等。 * * 中毒、窒息事故防范 : * * 中毒、窒息事故防范 《工贸企业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与监督暂行规定》已于今年7月1日实施,应当严格遵守“先通风、再检测、后作业”的原则。 1.进入作业现场前,要详细了解现场情况和以往事故情况,并有针对性地准备检测与防护器材;? 2.进入作业现场,先通风换气;再对有限空间进行氧气、可燃气、H2S、CO等气体检测,确认安全后方可进入; 3.对作业面可能存在的电、高/低温及危害物质进行隔离;??? 4.隔离式空气呼吸器、氧气报警器、过滤式空气呼吸器;? 5.进入有限空间时应佩带有效的通讯工具,系安全绳。??? 6.配备监护员和应急救援人员 ,落实安全作业许可。? * * 作业中火灾、爆炸事故防范 作业中发生火灾、爆炸事故往往是在焊接、切割过程中未落实动火作业安全规定造成。(2010年11月15日上海静安区大楼着火) * * 动火作业必须办理动火证 1.焊接切割作业时,将作业环境10m范围内所有易燃易爆物品清理干净。 2.高空焊接切割时,禁止乱扔焊头,对焊接切割作业下方应进行隔离。 3.作业完毕时应做到认真细致的检查,确认无火灾隐患后方可离开。? 4.应使用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的气瓶,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 5.对操作人员和检查人员应进行专门的安全技术培训。?? 6.焊补燃料容器和管道时,应结合实际情况确定焊补方法。 7.作业人员经安全培训,持证上岗。 8.作业场所配备应急消防器材。 * * 职业病防控 做好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每年一次)。 做好岗前、在岗、离岗体检。 合同中必须告知,公告栏必须公告。 作业场所必须张贴职业病防护标志。 职业病防护设施完好运转。 按标准配备劳动防护用品。 发现职业病、职业禁忌必须按照《职业病防治法》妥善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