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传染病知识及手卫生PPT
传染病和手卫生相关知识鱼传染病分类 法定传染病分为甲类、乙类和丙类,共三类39种。 甲类2种,包括:鼠疫、霍乱。 乙类传染病26种,包括:甲型H1N1流感(新加)、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致病性禽流感、艾滋病、病毒性肝炎、麻疹、流行性出雪热、狂犬病、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碳疽、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百日咳、白喉、新生破伤风、猩红热、布鲁氏菌病、淋病、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疟疾。传染病分类丙类传染病11种,包括: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麻风病、流行性和地方性斑诊伤寒、黑热病、包虫病、丝虫病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手足口病(新加)。传染病上报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炭疽、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脊髓灰质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病人或疑似病人时,或发现其他传染病和不明原因疾病暴发时,应于2小时内进行报告。对其他乙、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规定报告的传染病源携带者在诊断后,应于24小时内进行报告 手卫生相关知识手卫生是目前在全球范围内被公认为是一种减少外源性医院感染和控制耐药菌传播的首要方法。国外有研究表明,30~40%耐药菌感染是由于手卫生不当所致,而通过加强手卫生可降低30%的医院感染。什么叫常居菌和暂居菌?哪个和院内感染关系密切?◆常居菌:是皮肤上持久的固有寄居菌,不易被机械的摩擦清除。如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棒状杆菌类、丙酸菌属、不动杆菌属等。一般情况下不致病。◆暂居菌:寄居在皮肤表层,常规洗手容易被清除的微生物。直接接触患者或被污染的物体表面时可获得,可随时通过手传播,与医院感染密切相关。何时洗手WHO提出的手卫生“5个重要时刻”: 二前:接触患者前、行无菌操作前; 三后:体液暴露后、接触患者后、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后 请您记住二前三后、把好五关。手卫生遵循原则 ◆洗手与卫生手消毒应遵循的原则: a)当手部有血液或其他体液等肉眼可见的污染时,应洗手。 b)手部没有肉眼可见污染时, 宜使用速干手消毒剂消毒双手代替洗手。?◆外科手消毒应遵循的原则 a)先洗手,后消毒。 b)不同患者手术之间、手套破损或手被污染时,应重新进行外科手消毒。七步洗手法七步洗手法手消毒后应达到的要求 ◆卫生手消毒,监测的细菌菌落总数应≤10cfu/ cm2。 ◆外科手消毒,监测的细菌菌落总数应≤5cfu/cm2。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人机料法环知识培训PPT.ppt
- 人格与健康的关系PPT.ppt
- 人格与教育PPT.pptx
- 人民出版社八年级下册《牡丹之歌》PPT.ppt
- 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课件1PPT.ppt
- 人生三阶段健康教育PPT.ppt
- 人生与豆子PPT.ppt
- 人民版政治八上2.6《青春相册》课件(共44张PPT)PPT.ppt
- 人民版七年级下册思品第五课第二框城市小康PPT.ppt
- 人生舞台第一步----PPT.ppt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6讲 遗传的分子基础(检测) (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2讲 生物与环境(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3讲 酶和ATP(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9讲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1讲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讲练)(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8讲 生物的变异、育种与进化(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5讲 细胞的分裂、分化、衰老和死亡(讲练)(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5讲 细胞的分裂、分化、衰老和死亡(检测)(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2讲 生物与环境(讲练)(原卷版).docx
- 新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讲练测第11讲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检测)(原卷版).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