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历史八上第七单元 第22课 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二).docVIP

人教版历史八上第七单元 第22课 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二).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人教版历史八上第七单元 第22课 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二)

第七单元 第22课 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二) 知识点一:新式教育的开端 1.?背景 (1)科举制培养的人才不适应近代中国的需要。 (2)一些较为开明的官员,主张学习西方,改革教育。 2.?表现 (1)新式学堂的创办:洋务运动时期,创办了新式学堂。戊戌变法时期,创办了京师大学堂,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也是戊戌变法留下的唯一成果。其创立标志着中国近代教育改革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相关链接:北京大学自蔡元培时代以来,一直注重科学研究,是中国科学研究重地,科学氛围浓厚。兼容并包、思想自由,从而成为中国的学术中心,是五四运动的发源地和新文化运动的中心。民主、科学也成为与北大密切相关的词汇。这样的历史经过积淀形成了一种具有理想主义色彩的爱国传统,北大师生也不断地为这样的理想而奋斗并付诸实践。 (2)新学制颁布:清政府拟定了《奏定学堂章程》,建立起包括初等、中等以及高等三个学程的新式教育体制。 (3)废除科举制度:1905年,宣布废除沿用了一千三百多年的科举制。 相关链接:科举制创立于隋朝。从隋至清,科举制度为中国封建王朝发掘、培养了大量人才。科举制发展到清代,日趋没落,弊端也越来越多。清代统治者对科场舞弊的处分虽然特别严厉,但由于科举制本身的弊病,舞弊越演越烈,科举制终于消亡。 ? 知识点二:讴歌光明、鞭挞黑暗的文学、艺术家 1.?出现时期:五四运动开始。 2.?使命:批判愚昧、讴歌光明、鞭挞黑暗。 3.?文学 (1)鲁迅:代表作有《狂人日记》《孔乙己》等。 (2)郭沫若:代表作《屈原》。 (3)赵树理:代表作《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话》。 (4)丁玲:《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4.?艺术 (1)美术大师徐悲鸿:《愚公移山》。 (2)聂耳:《义勇军进行曲》。 (3)冼星海:《黄河大合唱》。 ? ? 【例题1】 清政府决定废除科举考试时,在保守派、洋务派、满清贵族,汉族读书人之间“竟然没有太大的分歧”这表明(  ) A.学子已经不愿意再参加科举考试 B.科举考试已经不适应时代的发展 C.科举考试遭到列强强烈反对 D.清政府已经无力维持考试费用 点拨??此题是材料分析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及知识迁移能力。科举考试在我国持续了一千三百多年,科举制创立初期起到选拔人才的作用,到了明清时代成为统治者加强思想统治的工具,与社会发展也极不相称。因此,B项符合题意。 答案??B 【例题2】 清政府迫于形势,建立起包括初等、中等、高等三个学程的新式教育体制,中国近代新式教育体制形成的标志是(  ) A.1905年宣布废除科举制度?? B.《奏定学堂章程》的颁布 C.京师大学堂的创办?? D.京师同文馆的创办 点拨??此题是易错题,考查学生的知识再现能力和判断能力。虽然洋务运动时期进行教育改革,创办新式学堂,但是为了维护地主阶级统治,不是新式教育体制。《奏定学堂章程》的颁布建立起了中国近代新式教育体制。所以选B。 答案??B 【例题3】 五四运动以后,神州大地涌现出大批的进步文学艺术家。近代中国的文学巨匠、美术大师、人民音乐家、解放区文艺工作者等,他们的文学艺术作品代表了中国近代文艺的主旋律,由此说明这些文艺作品反映的内容(  ) A.脱离现实,与社会生活一点关系没有 B.都是虚无缥缈的,可望而不可即的 C.纯属艺术虚构,供人们消遣娱乐 D.是当时社会政治和经济的反映 点拨??此题是分析探究题,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探究升华能力。“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根据所学知识及四个选项的内容判断,近代中国的文学艺术作品反映的内容是当时社会政治和经济的反映。 答案??D ? ? 徐悲鸿赠“马”的故事 抗日战争期间,许多国立学府随政府迁来重庆,仅沙坪坝就集中了国立中央大学国立重庆大学等很多学校。遗憾的是沙坪坝学校虽多,却没有一家像样的书店,更不见有能出版和销售进步书籍的地方。因此莘莘学子一再呼吁,渴望有人来玉成这件好事。当时有个名叫陈汝言的江苏人,想顺应民心,办一个“正风出版社”,但苦于缺乏开办经费。李公朴教授献上一计,说:“要钱只有找徐悲鸿。他的画是热门,一匹‘马’就卖了500元。”于是陈汝言便从沙坪坝过江来到江北盘溪找到徐悲鸿,大胆讲出了自己的想法。徐悲鸿听完这个小同乡的坦诚之言,沉思片刻,用郑重的语气回答说:“你想办个出版社,我支持。不过要办就得办出自己的特色,应多出版些世界名著和国内的好作品。你回去找中央大学的一些知名教授担任编委,他们答应了再来找我要钱。”几天之后,陈汝言把编委会组织好了又来到盘溪,徐悲鸿立即拿出两千元交给陈汝言作开办经费,并说:“这是我卖的两匹‘马’的价钱。”不久,“正风出版社”就在沙坪坝正式开张了,出版了很多享誉文坛的世界名著和国内进步书籍,于是徐悲鸿赠“马”办出版社的事迹便被传为佳话。

文档评论(0)

178****932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