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医学研究方法预防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6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社会医学研究方法预防课件

大学生就业呼唤“治本之策” 2009年02月03日  来源:人民日报(吴 焰) 如果把2009年说成“就业年”,相信反对者不多。 去年底,教育部在连续多年作出“就业形势严峻”的判断后,再次发出了“2009年更严峻”的重要提示。在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影响日渐显露之后,大学生“就业难”成为今年的民生难题。春节前后,根据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和部署,各地正在千方百计推出各种措施,力促百万“待业”大学生和新增610万毕业生顺利就业。 团中央加大了对“大学生西部志愿计划”的支持力度,免除志愿者大学期间的贷款;军队征兵加大了大学生入伍的比例;许多地方政府提出了“保就业就是保企业”,通过对中小非公企业的扶持,确保岗位的存活;大量“见习基地”应运而生,为毕业生们提供免费的技能储备……这些措施,温暖着寒冬里的莘莘学子以及他们的家庭。 ?近期许多高校毕业生反馈的就业动向仍不容乐观。调研显示,尽管有种种鼓励之举,但面对西部与基层、农村与中小企业等政府力推的就业去向,大学生们仍犹疑不定。而机关事业单位、大型国企以及大城市,仍然是他们的就业首选。 与农民工找工作不同,在一个拥有13亿人口、劳动者队伍中受高等教育人口的比例却不到5%的大国,在一个正在快速工业化、现代化的发展中国家,一年新增600万大学毕业生,应该不至于难以消化。 问题在于,中国的城乡分割、东西差距、户籍制度、保障差异,让很多大学生不得不承载改变自身乃至下一代“身份”的重任;高等教育的高成本投入,更让一个个大学生家庭就业期望值“水涨船高”。倘若无法实现这些期望值,甚至面临长期失业,对大学生个人及其家庭的影响,可想而知。 拓展就业空间,除了要改变就业观念、调整产业结构外,更重要的,还是要逐步完善制度,让大学生就业少承受一点附加的社会转型之痛。 为什么公务员考试能成为“第一考”?稳定的饭碗,规范的劳动关系,养老、医疗的保障等,意味着公务员少有生活风险与各种后顾之忧。而如果是去农村,去民营企业工作,或者个人创业,待遇不同甚至相差很大,在保障指数迥异的制度与社会背景中,就业的“广阔天地”,确实有很大的局限。 社会保障滞后所带来的转型之痛,因其复杂性、困难性,而常常不得不让人“绕行”。拓宽就业空间,确实是缓解大学生就业难的当务之急;但要从根本上解决,需要的是制度创新,让大学生敢于走向更广阔的就业之途。 别再指责大学生“好高骛远”了 2008年11月04日  来源:长江日报(李 清) 11月2日,北大经济学教授苏剑接受记者专访时称,“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是个人素质达不到用人单位要求,又好高骛远不愿选择基础性岗位,“学校培养的人才与市场需求像两股道上跑的车”。(《长沙晚报》 11月3日) 市场需要应用型技能人才,而很多大学生不愿动手,真是“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吗? 首先我想提醒苏教授的是,大学与职业技术学院,是有一定区别的。后者的培养目标,才是应用型技能人才,即动手为主的高素质劳动力。当然,综合性的大学,也可以设置实用型专业。但如果让所有的大学,都去培养“高级民工”,那何必还要办北大之类,全改成职业学院、技师学院,不就行了吗?事实上,高等教育是要分层次的,不都是直接为企业服务的。 我们应当看到,现在找不到工作的大学生,已经不只是苏教授说的,是“个人素质达不到用人单位要求,又好高骛远不愿选择基础性岗位”者了。专业能力不差的大学生,想找一份工作也并不容易。为什么?因为扩招之后,毕业生数量太多,竞争太激烈了。 就是有的大学生确实“好高骛远”,笔者以为也不宜指责他们。因为现在多数的“基础性岗位”,不但工资待遇低,更没有齐全社保,而现在大学是收取高学费的。农民的孩子上四年大学,要花掉一个壮劳力10多年的收入,凭什么要求他们大学毕业后,只能挣得和民工一样多? 苏教授提出让大学生当劳动力,为何没提出大学也应像中职一样,实行低收费甚至免费政策呢? 在笔者看来,近几年大学生就业越来越难,主要责任既不在学生,也不在高校。 说大学生“好高骛远”,没看到前些天媒体的报道,湖北为下岗职工办的专场招聘会,求职者80%是大学生吗?说学校培养的人才与市场脱节,没看到现在大部分的高校,都在面向市场调整专业吗? 如果大学毕业生的增速,超过了经济发展的增速,我们的劳动力市场上,暂时只能提供一个“挑水”岗位,你却培养出三位以上的“和尚”,叫他们如何去自我定位、获得工作呢?就像美国的金融风暴来了,那些失业的华尔街白领们,难道是素质能力不符合银行的需求? 案例讨论要求 如何掌握清楚目前大学生就业难的具体状况? 从哪些方面来调查清楚影响大学生就业难的症结? 你们计划如何调研清楚目前这些迫切要解决的问题? 采用哪些具体的研究方法来了解和研究这些问题? PBL 小组报告的要求 小组选择其中一个具体的研究问题

文档评论(0)

manyu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