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三十三章医学蠕虫(蛔虫) 课件
(二)生活史与致病性 误食 成 虫(盲 肠) 外界适宜环境 多细胞卵 单细胞卵 感染性虫 卵 (二)生活史与致病性 以头端钻入肠粘膜吸食血液组织液 鞭虫病 寄生于肠粘膜 所致直肠脱垂 七、线虫的寄生虫学检查及防治原则 粪便标本 直接涂片镜检饱和盐水浮集法 蛔虫卵钩虫卵鞭虫卵 钩蚴培养法适于检查钩虫;透明胶纸法或肛拭子法适于在清晨检查蛲虫卵;午夜前后取血涂片染色镜检查丝虫微丝蚴。 防治线虫感染应加强粪便管理及卫生宣教,注意饮食卫生和个人卫生,防止食入感染期虫卵。采取个人防护措施防止钩虫丝状蚴感染;防蚊灭蚊切断丝虫病传播途径;不生食或半生食肉类,防止旋毛虫感染。 用阿苯达唑、甲苯咪唑等治疗线虫感染性寄生虫病;用海群生治疗丝虫病。 第二节 吸 虫 一、华支睾吸虫(肝吸虫) 二、布氏姜片吸虫(姜片虫) 三、卫氏并殖吸虫(肺吸虫) 四、斯氏狸殖吸虫(四川肺吸虫) 五、日本裂体吸虫(血吸虫) 六、吸虫的寄生虫学检查及 防治原则 一、华支睾吸虫(肝吸虫) (一)形态 1、成虫:体形狭长,背腹扁平,前尖后钝,“葵瓜籽仁”状,大小为10-25mm*3-5mm。活体呈肉红色,死后呈灰白色。雌雄同体。一对睾丸前后排列于虫体后1/3处,呈分支状,故名华支睾吸虫。 腹吸盘 输精管 储精囊 睾 丸 (一)形态: 肝吸虫虫卵 肩峰 卵壳 毛蚴 小疣 卵盖 2、虫卵:黄褐色,略似芝麻。为最小的蠕虫卵,窄端有卵盖,两侧有肩峰,后端钝圆,有一疣状突起,内含一毛蚴。 (二)生活史: 虫卵随粪排出 虫卵 存在鱼肉中的囊蚴 生食或半生食 童虫 成虫寄生于肝胆管内 第一中间宿主:豆螺、沼螺 第二中间宿主 (三)致病性: 成虫寄生于肝胆管内,虫体的分泌物、代谢产物及虫体的机械性剌激,可引起胆管内膜和胆管周围的炎症,导致胆管上皮脱落、增生,管壁增厚,管腔变窄,周围纤维组织增生,导致肝吸虫病。 临床表现有:食欲不振、厌油、头晕、乏力、上腹隐痛;甚至肝硬化、儿童侏儒症。 二、布氏姜片吸虫(姜片虫) (一)形态 1、成虫: 虫体肌肉丰富肥厚,椭圆形,背腹扁平,前窄后宽。大小为20-75mm*8-20mm,厚0.5-3mm。活时呈肉红色,死后为青灰色,口吸盘位于虫体前端,腹吸盘靠近口吸盘后方,比口吸盘大4-5倍。雌雄同体。 (一)形态 2、虫卵: 椭圆形,淡黄色,大小为130-140um*80-85um,为人体蠕虫卵中最大的虫卵。卵壳薄,一端有不明显的卵盖,卵内含一个卵细胞和20-40个卵黄细胞。 姜片虫卵 从虫卵中孵出毛蚴 (二)生活史: (三)致病性: 掠夺营养 机械损伤 机械阻挡 化学毒性 肠粘膜及附近组织炎症出血溃疡脓肿 姜片虫病 成虫 三、卫氏并殖吸虫(肺吸虫) (一)形态 1、成虫:虫体肥厚,长椭圆形,腹面扁平,背部隆起,形如半粒黄豆状。活体呈红褐色,死后呈灰白色。口吸盘位于虫体前端,腹吸盘位于虫体中横线之前;雌雄同体。卵巢与子宫及分支状睾丸并列于虫体后1/3处,故名并殖吸虫。 (一)形态 2、虫卵:金黄色,椭圆形,最宽处多近卵盖一端,卵盖大而明显,略倾斜;卵壳厚薄不匀,无盖端较厚。内含1个卵细胞和10余个卵黄细胞。 (二)生活史: 第一中间宿主 川卷螺 第二中间宿主 溪蟹、蝲蛄 (三)致病性: 肺吸虫的童虫和成虫在组织内游走或定居,可对肺或其它的组织器官造成机械性损伤;虫体代谢产物具有毒性作用,可引起免疫病理反应;在上述因素作用下,可引起肺吸虫病。其基本病变过程可分为: 1、脓肿期——主要因虫体移行造成组织破坏和出血。 2、囊肿期——随着肿腔内大量炎细胞坏死、崩解及液化,脓肿内容物变成赤褐色粘稠性液体。 3、纤维疤痕期——虫体转移或死亡,囊内容物经支气管排出或吸收,囊内最后经纤维化形成瘢痕。临床表现:肺吸虫病——胸痛、咳嗽、痰中带血或铁 锈色痰。童虫移行症——可引起癫痫、偏瘫、皮下 移行性包块或结节。 四、斯氏狸殖吸虫 斯氏狸殖吸虫主要寄生于猫、犬、果子狸等动物体内。人体因生食或半生食含活囊蚴的淡水蟹而感染,囊蚴发育为童虫,移行于各组织器官之间,引起皮肤或内脏幼虫移行症。 成虫:狭长,两端较尖,大小为11.0-18.5mm*3.6-6.0mm。活体时呈棕红色,死后呈灰白色。腹吸盘略大于口吸盘,位于虫体前1/3处。 虫卵:椭圆形,形状不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