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心理健康知识讲座(一).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小学生心理健康知识讲座(一)

心理问题 什么是心理问题 狭义:指人们心理上出现的一般性问题,如情绪消沉、心情不好、紧张、愤怒、焦虑、恐惧等等消极的不良的心理。  特点:一般心理问题持续的时间较短,  任何人都有可能出现的     解决办法:自我调适。自我无法调适时,应该寻求心理咨询。 什么是心理障碍    指心理活动中出现的轻度创伤,是在特定情境和特定时段由不良刺激引起的心理异常现象,属于正常心理活动中暂时性的局部异常状态。  持续时间:两周以上(不包括急性)  应对办法:心理咨询 什么是心理疾病 定义:是指一个人由于精神上的紧张、干扰,而使自己思想上、情感上和行为上,发生了偏离社会生活规范轨道的现象,社会功能不同程度受损。 持续时间:很长 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理应是太阳底下最幸福的职业,可为什么有一半以上的教师工作心情不愉快? 为什么有那么多的老师产生了职业倦怠? 有多少老师每天进教室时总是带着甜美的笑容? 老师们如何在学校里找到幸福?然后带领孩子们找到幸福? * 城关三小心理咨询室      安瑞成   国家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组以辽宁省14个城市的168所城乡中小学2292名教师为调查对象进行调查,产生了一个令人惊诧的结果:51.23%的教师存在心理问题。其中: 32.18%的教师属于“轻度心理障碍” 16.56%的教师属于“中度心理障碍” 2.48%的教师已构成“心理疾病”。 北京、上海也曾对全市中小学教师作过调查,也得出类似的结果。  调查资料 心理障碍 心理疾病 心理健康小常识 如:抑郁、焦虑、自我封闭、恐惧、重大挫折、伤害、 失恋、婚变、车祸、地震、目击意外死亡等导致“创伤应激障碍”     轻度心理疾病――神经症:神经衰弱、焦虑症、抑郁症、强迫症、癔病和疑病等。    应对办法:心理治疗的同时适当配合药物治疗 严重的心理疾病――精神病:精神分裂症、躁狂抑郁症、双相情感障碍等   应对办法:专业医院住院治疗,等社会功能基本恢复后再配合心理治疗   学生每天在学校与老师的有效接触时间长达六七个小时 。在学校里,教师是主导者、支配者,教师的一个皱眉,一个微笑,对学生的影响都是深刻而长久的。特别是小学生,由于认知水平有限,很容易把教师的一切视为自己效仿的榜样,教师的所作所为,直接影响着学生个性的形成。   如果教师情绪不稳,经常烦躁,学生也会受影响。若学生常处于紧张和焦虑之中,学习效率必然不高,效果不佳,长此以往,甚至会导致心理问题甚至心理疾病的产生--“师源性心理问题(心理障碍)”。   相反,教师积极的情感、健康的心理会诱发学生的积极情感,促进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对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以及学生接受与理解知识均有直接的积极的影响 。 教师心理问题的影响  发人深省的问题 寻找教师的幸福感—— 教师心理的自我保健 1. 正确的角色认知:能恰当地认识自己,并愉快地接受教师的角色。 2. 有良好和谐的教育人际关系:能正确处理学生、家长、同事、领导的关系 3. 具有教育的独创性:不人云亦云,能创造性地工作 4. 能适应与改造教育环境:善于接受新事物、新理念,不断适应改革与发展的教育环境。 5. 能真实地感受情绪并恰如其分地控制情绪:   ①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   ②不将生活中不愉快的情绪带入课堂,不迁怒于学生   ③能冷静地处理课堂情境中的不良事件    ④克制偏爱情绪,一视同仁地对待学生   ⑤不将工作中的不良情绪带入家庭 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 艾里斯:美国临床心理学家,ABC理论是他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人格理论和心理治疗方法 合理情绪疗法也叫理性情绪疗法。简称ABC理论  认知调节 A.事件:班里有些学生学习不认真,老是拖欠作业,午间或放学留在办公室里做作业,可是老师一走开又不做了,又开始玩了。所以成绩老是不理想,拖后腿。 B.不合理的认识、观念:每个学生都必须学好功课,不好好学又屡教不改的学生真是朽木不可雕。这么不听话,把老师的话当耳边风,这是对教师的挑衅和蔑视。自己班里的后进生特别多,也特别差,这太公平了,我怎么这么倒霉!自己辛辛苦苦工作,学生不配合,考试成绩拖后腿,家长和领导还以为我无能,影响自己的声誉又影响自己的考核成绩。自己为教育这些后进生付出了这么多心血,成效却不大,我太没用了,真是一文不值。 C.情绪和行为反应:苦恼、生气、不平、焦虑、暗自神伤,失眠、吃不下饭,对学生常恐吓,偶有体罚。 D.自我辩论: 1. 克服绝对化倾向--学生确实应该认真学习按时完成作业,但是十个指头有长短,孩子是有个别差异的,我们不可能要求每一个学生都学得一样好。 2.克服要求绝对公平的思想--每个班都有不肯做作业的

文档评论(0)

wuyoujun9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