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連結教學的 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評量 命題歷程分享.ppt

連結教學的 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評量 命題歷程分享.ppt

  1. 1、本文档共4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連結教學的 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評量 命題歷程分享

連結教學的 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評量 命題歷程分享 台中市北屯區新興國小       阿吉老師 ljc0224@ (一)列出該單元最重要的概念 評量命題內容\概念分析 亂槍打鳥? 學習脈絡 & 概念發展…… (二)從教學的角度來設計評量 「評量積極意義發揮」 的呼應 我付出的努力有收穫 我不足之處可以… (二)從教學的角度來設計評量 評量命題的安排可 依概念發展順序或 教學順序為脈絡依序安排 如果一個知識概念必需以 一個以上的題目才能 評測出學習狀況 則可適切採用 「題組」方式來呈現 (三)評量設計內涵的充實與發揮 課程目標兼重 「知識認知」與 「科學智能」 而因應學習的多元, 評量命題也需有多樣方式來設計,才能瞭解學生在各個層面的學習狀況 評量設計內涵的佔分與分佈 評量命題的設計可以採用一個具有啟示作用的架構作為命題的參考,但並不是代表要能完全含括。 一份優良的試卷,也不必然每個題目都著重在較高層次的認知或科學智能的評量(較高層次的命題數量不必然和試卷的優劣相關)。 為什麼而寫?寫給誰看? 建議命題送件的大綱: 命題原稿(試卷) 優選命題分析:擇選一個概念、單元或題組來進行包含雙向細目、難度、鑑別度的分析 後設評量: 評量後的教學省思(對自己教學的部分) 未來命題形式與方向的自省與展望(對未來評量命題的部分) 測驗學生分組 高分組(Ph) 全班分數排序:前25%學生 低分組(Pl) 全班分數排序:後25%學生 難度指標合理範圍 依用途而有不同 例: 常模參照~0.5 用於評定學生是否 學到所教授的基本能力~0.8 鑑別度 常模參照~內部一致性分析法  D=Ph-Pl 意義:高分組答對該題的機率    減去低分組答對的機率 鑑別度 幾種可能 高分組全對、低分組全錯 100%-0%=100%(1.0) 高分組全對、低分組全對 100%-100%=0%(0) 高分組全錯、低分組全錯 0%-0%=0%(0) 高分組全錯、低分組全對 0%-100%=-100%(-1.0) 常模參照測驗的鑑別度 鑑別度指標 試題評鑑 0.40以上 非常優良 0.30-0.39 優良 0.20-0.29 尚可 0.19以下 劣 為什麼而寫?寫給誰看? 建議命題送件的大綱: 命題原稿(試卷) 優選命題分析:擇選一個概念、單元或題組來進行包含雙向細目、難度、鑑別度的分析 後設評量: 評量後的教學省思(對自己教學的部分) 未來命題形式與方向的自省與展望(對未來評量命題的部分) 好的科學老師 好的科學老師 鑑別度…… 難 度…… 難度指標 常模參照 P=(Ph+Pl)÷2 意義:高分組和低分組答對該題          的平均比率 幾種可能 高分組、低分組全對≦100%(1.0) 高分組、低分組全錯≧ 0%(0) 我不只是一位教師,也是一位讓你問路的旅途同伴; 我和你一樣都在朝著前方不斷地前進。 Scott G. Paris and Linda R. Ayres  * * 民75~80年 國立台中師院(五專部普師科自然組) 民84~87年 台北市立師院(特殊教育學系) 民88~90年 國立台中師院(自然科學教育系碩士班) 民80年   分發台中縣僑忠國小服務 民85年   調至台中市新興國小服務 民90~93年 調府擔任國教輔導工作 民94年 級任老師 民95年 總務主任 民95~96年 教務主任 民97~98年 輔導主任 現任 台中市新興國小總務主任 台中市國教輔導團自然領域副召集人 台中市推動校園閱讀線上認證系統研發人員 省思~談話的方式…… 分享教學現場的故事 ~讓講者和聽者互有收穫 講師是催化者、對話者(顧瑜君,2002) ~能否有更多收穫將在於催化 ◆ 範例…… ◆ 得獎作品分享…… ~作為對話的材料 磁鐵和我的童年 小三的自然教學與評量~磁鐵 曾走過的「學」與「評量」(「測驗」) …… 自然課裡, 到底孩子要學會什麼? 當我們對孩子們進行評量時, 是不是真的瞭解了他學會了沒? 換個角度問~ 當我們決定了評量的方式與題目時, 那樣的方式、題目, 真的讓我們知道孩子們     都學到了該學的東西? 我們又告訴孩子們~ 你們該怎麼學? 請大家回想…… 您在決定評量的方式和命題時, 指引了什麼樣的學習方式? 增強了什麼樣的學習成果? 作為一種邀請~ 請思考這樣的題目,到底評出了什麼? ◆答對的孩子,   運用了怎樣的知識或能力? ◆這些知識或能力,   是如何被○○出來的?  換句話說~如何教出       能答對這些問題的孩子? 對話…… 希望能聽到的~ ■ 教學 ■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ctuorn037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