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教育学硕士培养模式现存问题调查研究.docVIP

“4+2”教育学硕士培养模式现存问题调查研究.doc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42”教育学硕士培养模式现存问题调查研究

“4+2”教育学硕士培养模式现存问题调查研究   “4+2”教育学硕士培养模式(以下简称“4+2”模式,“4+2”教育学硕士研究生简称“4+2”硕士生)是近年来我国对教师教育培养体系的新探索。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与访谈法,考察了该培养模式的实效及存在的主要问题。结果表明:(1)“4+2”硕士生对该教师培养模式的选择动机大多积极向上,但也存在一些消极因素;(2)对“4+2”教育学硕士培养模式宣传力度不够,知名度低;(3)管理较混乱,相关院系及部门缺乏必要的协调与配合;(4)课程结构不太合理,课程设置有待进一步调整。      一、问题的提出      “4+2”模式指学生在完成4年的本科专业学习、获得专业学士学位之后,通过适当的筛选,直接进入教育专业硕士阶段学习2年,获得教育专业硕士学位,成为专业基础扎实、素质较高的中学教师骨干或教育管理人才。[1]这种模式是我国开放的教师教育培养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   “4+2”模式在实施过程中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效果?还存在哪些不足?目前,对“4+2”模式的研究仅停留在理论论证的层面,缺乏实证的研究。本研究试以北京师范大学为个案,以在读“4+2”硕士生为调查对象,从课程设置和教育实践两个维度对“4+2”模式的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以期为“4+2”模式的进一步完善提供实证支持与政策建议。      二、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调研对象为北京师范大学在读的全体“4+2”硕士生。目前2006级(研究生二年级)、2007级(研究生一年级)“4+2”硕士生共75人。一些学生由于种种原因不在学校,所以共发放问卷62份,收回50份,有效问卷50份。被试年级、性别及本科所主修专业情况见表1和表2。      (二)研究工具   本研究主要采用访谈法和调查问卷进行资料收集。访谈提纲和调查问卷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课程设置和教育实践。为保证问卷的有效性,首先,对研究对象进行了访谈,每年级选取2~3名被访谈者,兼顾性别与文理科差异;其次,根据访谈情况与文献研究制定并修改问卷。在问卷的编制上,对2006级“4+2”硕士生侧重就业及教育实习状况,而对2007级“4+2”硕士生则侧重课程设置和教育见习。再次,用修改后的问卷抽取部分学生进行预调研,根据反馈情况对问卷进行调整,最终确定问卷结构和内容。   (三)数据处理   所有的数据管理与分析采用SPSS13.0。      三、研究结果      (一)“4+2”硕士生选择动机大多积极向上,但也存在消极的选择动机   根据《北京师范大学“4+2”教育学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草案)》,“4+2”模式的培养目标是“拥有广博的学识修养和良好的专业素质,不仅掌握坚实的学科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还懂得现代教育理论和学科教学或教育管理的理论与方法”的专业教师。因此,“4+2”模式要选择那些真正热爱教育工作、希望通过“4+2”模式的培养获得教育教学能力提升的申请者。这样的申请者不仅是“4+2”模式生源的保障,而且也是我们基础教育急需的忠诚于教育事业的后备力量。因此,我们对被调查者的选择动机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如图1所示。   从图1可以看出,选择“提高教育理论和技能水平”占到50%,说明同学们选择“4+2”模式的动机总体上是积极的;当今大学生就业压力的增大也促使部分同学选择“4+2”模式,选择“获得高学历,找个好工作”和“就业难,缓兵之计”的合计达24%。另外,在访谈中我们也发现一些同学当时对“4+2”模式不甚了解,有的同学选择比较盲目。      (二)课程设置不够科学,课程体系需不断完善   课程设置是“4+2”模式的核心。我们从学分设置、本硕课程衔接和课程满意度这三个维度调查了“4+2”模式课程设置中存在的问题。   1.课程安排过多,学分设置量大   “4+2”模式下的课程实行学分制,学生修完45个学分才能毕业。在问卷调查中,反映“课程设置过多”的比例占到所有问题的16%。如表3所示。在访谈中,80%的同学反映课程安排过多:“我们都普遍感觉时间特别紧,需要修的课程特别多,在学分的要求上比三年制的研究生还要多,他们只要求36个学分,我们在比他们时间少一年的情况下,要修45个学分,而且这期间还有教育见习和实习,还要找工作,写论文,时间真的很紧。”      2.硕士课程与本科课程衔接困难   “4+2”硕士班同学来自八个不同的文、理基础学科,而进入研究生阶段后所修读课程基本相同,因此“4+2”硕士生对本硕所修课程的衔接问题反映很明显。如表3所示,“本、硕衔接不紧密”问题占所有问题的16%。有同学认为“课程衔接问题是该模式最难以解决的问题”。不过也有同学表示“由于该培养模式的特殊性,所以也不可能过

文档评论(0)

347116155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