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事”“三个创新”和“一个加大”特色.docVIP

“中国网事”“三个创新”和“一个加大”特色.doc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网事”“三个创新”和“一个加大”特色

“中国网事”“三个创新”和“一个加大”特色    2010年8月7日,“中国网事”正式开栏。它对“起源于网、放大于网、互动于网、影响于网”的重大事件、热点现象、舆情动向、发展趋势等进行梳理和观察。尽管开栏仅仅一年,但在业界和社会上已产生巨大的影响。    “中国网事”是新华社战略转型的产物,是实施战略布局的一步好棋、高棋,其创办的意义远大于通常一家媒体策划推出的一个新闻报道栏目。    如果说,2009年5月11日新华社多媒体中心揭幕、2009年8月10日新华社与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就手机电视、IPTV等新媒体领域的合作签署框架协议、2010年1月1日中国新华新闻电视网(CNC)上星向海外播放等,都是新华社战略转型的重大步骤,那么,“中国网事”则是以报道为突破口带动业态变化的一个组合产品。    将“中国网事”放在新华社战略转型的背景下观察,它具有“三个创新”和“一个加大”的鲜明特点。   创新报道    “中国网事”的宗旨是“聚焦网事,走近网民,讲述网语,影响网络”。这一新闻栏目的报道对象是互联网,而它报道的手段是融新华社文字、图片、视频、动漫于一体的多媒体形态。2010年8月7日,“中国网事”开栏首日播发报道《网视80秒,洪流中的揪心与感动》,一亮相便抓住了广大网民的心。一年来,已播发报道上千组,其中一些报道,如《徒手抱接坠楼童 “最美妈妈”美名扬》、《中石化广东石油分公司承认网曝“巨额公款购高档酒”情况属实 大部分酒去向成谜》、《“买路钱”,万民怨:网传全国“路桥费排行榜”实地调查记》等,在社会上产生重大影响,成为国内外新闻媒体高转载率的报道。    新华社目前已从文字、图片为主的“两翼齐飞、图文并茂”的报道形态,演进到文字、图片、视频、动漫等多媒体报道形态。目前,仅“中国网事”的电视节目已达到日均播发20分钟。在视频报道的内容和形式、深度和广度等方面,“中国网事”还在不断加大力度。如,为了加强视频报道,“中国网事”项目组于2011年8月引进“朱玉工作室”。这是新华社第一个以名记者个人名字命名的、以视频采访报道为主的工作室,具有较强的专题制作、机动调查与突发事件采访能力。“朱玉工作室”进入“中国网事”项目组后的第一件事,便是对相关记者进行视频拍摄、编辑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全员培训,进一步落实在策划、采写、播发等环节均体现全媒体报道的思路。    “中国网事”作为一块“试验田”,一年来,已初步建立了信息采集、编辑、制作、播发、营销等全流程的运作机制。目前“中国网事”项目组是一个“虚拟机构”,即在总编室的协调下,构建了以国内部、摄影部、音视频部为主体,对外部、参编部、新华每日电讯、新华网和新闻信息中心共同参与的运作机制。为了打造“中国网事”品牌,在发稿时标明新华社“中国网事”记者、“中国网事”电视记者、“中国网事”调研记者、“中国网事”评论员等称谓。    “中国网事”顺应受众对传播内容和接受方式的新变化、新需求,着力利用新的传播平台赢得主动。 “中国网事”在新浪开设官方微博是8月5日,比栏目开通还要早两天。8月7日第一条报道发出后,连发15条微博进行“微报道”,并提供了完整报道的链接。当重要事件和突发事件发生,“中国网事”会在第一时间利用微博进行直播报道,利用微访谈等功能进行互动交流,甚至策划重大报道。如2011年中秋节来临之际,开展了72小时(从9月10日10:00至9月14日00:00)的“你在天边、你在眼前”报道活动,记者探访喀喇昆仑山上最高的哨所――位于海拔5380米的神仙湾哨,零时差、零距离地报道边防哨所人民子弟兵的点点滴滴,同时将广大网民的中秋祝福转达给他们。到目前为止,“中国网事”已在新浪、搜狐、网易、腾讯四大门户网站以及新华网开设微博,粉丝数量总计120万以上,技术上实现了“一键签发”。   创新文体    在新华社的发展进程中,被称为“新华体”的写作文体与之紧紧相随。“中国网事”在微博时代,又一次在写作文体上进行“微创新”,为“新华体”注入了新的活力。    2011年6月9日,“中国网事”栏目播发了3位年轻记者李柯勇、舒静、张舵采写的首篇“微博体通讯”《“向革命前辈借点勇气吧!”――互联网领军人物眼中的“红色奋斗”》。文章发出后,立刻引起巨大反响。仅北京地区就有40多家主要商业和门户网站在首页显要位置转发,网民24小时内对该稿的点击量超过1亿次,华尔街日报等西方主流媒体用中英文对稿件进行了转载和报道。    这篇报道的对象是第八届“北京网络媒体红色故土行”。今年,北京网络媒体协会组织30家网站的近80位高层管理人员前往上海和浙江南湖,在中国共产党诞生之地学习、感受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进行90年奋斗的历程。    新华社对这次活动的报道高度重视,将报道任务交给“中国网事”

文档评论(0)

347116155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