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只脚走出来名记者.docVIP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两只脚走出来名记者

两只脚走出来名记者   “深入进去,抓精品力作,这是写出好的作品;扎扎实实,不怕困难,这是好的人品。好的作品和好的人品成就好的记者,这两点缺了哪个都不行!”――王喜民      2006年10月24日,庄严肃穆的人民大会堂三楼中央大厅内掌声经久不息,王喜民和第七届范长江奖的优秀代表们受到总书记胡锦涛的亲切接见,并合影留念。这是对他一路走来最好的肯定和最厚重的嘉奖。      从握锄把子到获新闻界大奖      王喜民出生在石家庄市栾城县的一个小村庄,初中毕业后曾因家庭条件艰苦辍学在家务农,但对文学孜孜不倦的追求和对生活的无限热爱使他从来没有放弃过读书。农活休息时,地头树阴下总有他苦读的身影。迎着乡亲的“不务正业”的不解与讥讽,尝着“破帽遮颜过闹市”的滋味,他白天努力干活,夜里加班学习,最终考上了中专学校的机械专业。与机械结缘,但文学之梦在“工人王喜民”的生活中并没有破灭。无论学习还是后来的工作中,他始终没有停止过手中的笔,简洁意赅的消息,激情澎湃的诗歌散文,还有通讯、评论。此时的他已初露锋芒。   机会总是眷顾有准备的人。1983年王喜民被河北人民广播电台招录,成为了一名真正的新闻人。高兴之余更多的是压力。“机械专业出身,中专学历。”用他的话说“初进电台,面对那么多名牌大学科班出身的同事,人才济济中很是自卑”。这些年,他不仅攻下了河北大学的中文系本科函授课程,而且对农林业以及其他诸多领域的专业知识广泛涉猎,结合实践,写出了大批既有深厚的文字功底,又有广博的专业知识,同时具有很高新闻价值的作品。“起点低些没关系,关键是要不断地学,在课堂上学,在实践中学。学是无止境的!”王喜民是这样对年轻记者说的,他也着实是这样做的。凭借着一只笔竿两只脚,持着“有生命力的新闻靠跑”的信念,开始了他走千山万水行万里征途的记者生涯路。   他曾沿着世界上最险峻的川藏公路一路走来,穿越了30多座五六千米的高山,20多条湍急的江河,面对缺氧、滑坡、泥石流等种种艰辛和危险,多次从死亡线上走出来用生命和鲜血坚持采访,只身独行一万多公里,成为全国第一个孤身纵横雪域的广播记者。   他也曾只身跨越11个省,沿两万五千里长征路走下来,爬雪山过草地,用血汗凝成24篇大型连续报道《重走长征路》。   他创办的“阳光热线”名栏目辐射全国,24家省台仿效,成为影响全国的“阳光现象”,被评为中国广电“十佳栏目”,引发了中国广播第三次改革。   ……   他的脚步遍步全省139个县市,行走在祖国31个省市,在最艰苦、最困难的地方,都留下了他采访的足迹。   他采写的新闻作品7篇获中国新闻奖。2006年8月15日,他荣获全国新闻工作者的最高奖――第七届范长江新闻奖。他是全票通过范长江新闻奖的第一人,也是河北省的第一人。      走千山万水,一支笔杆两只脚      作为一名记者,坐在办公室里是写不出新闻的,必须深入基层,深入第一线,深入到最艰苦、最艰险的地方去。深入是获得新闻的第一道工序。这是他的新闻理念,也是他的品格。在这一思想的驱使下,20多年来,王喜民从没停止过自己奔波的脚步。   2005年适逢庆祝西藏自治区成立40周年之际,王喜民想全面报道河北的进藏人员。他只身穿越西藏采访远在阿里的河北援藏干部。他历经千难万险,他迎着飞石、雪崩、塌方、泥石流、大滑坡采访,在川藏险湾,一块飞石砸在车顶上,差一点拐进滔滔怒江;在帕隆藏布江大峡谷突遇山洪,趟着激流,生死只在一线间;他多次从死亡线上走出来坚持采访,直到突患肺水肿躺倒在阿里,几次病危通知后,由部队动用了直升机转院。最终他闯过了生死关。病情稍好,王喜民托着虚弱的身体,握着抖动的笔杆,写下30集大型连续报道《走进生命禁区,追寻燕赵儿女――青藏高原万里行》。完成了他有生以来最艰辛、最危险、也最难忘的一次采访。成为全国第一个孤身纵横穿越雪域的广播记者。   西藏采访可以说是大难不死,其实为采访这些年他经历过的生死劫难又何止这些:   涿州采访,汽车翻滚三圈跌进壕沟,侥幸存活;   迁西采访“板栗大嫂”,滑下山谷碰掉两颗下牙,险些送命;   在宽城抗洪遇险,浑身伤痕累累,只剩半口气力;   像这样战千难万险,走千山万水,写重头文章的经历,在王喜民24年的记者生涯中,已经有过很多次了。   王喜民说,深入第一线有艰苦,有磨难,有危险,但这更能锻炼我们的记者队伍,更能增加我们克服困难的勇气,还能为我们的记者生活带来亮色和难忘的回忆。从《走进西部》到《走进大西北》,从《在三峡工地》到《穿越青藏高原》,从《青藏铁路千里行》到《重走长征路》,从《青藏高原万里行》到《西藏穿行》……他始终坚信“只要能深入到最艰险的地方,就有可能去索取最有价值的信息”。要想得到好的新闻就要跑,到一线去,到火热的生活

文档评论(0)

347116155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