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因人成事石破天惊长此以往误用
因人成事石破天惊长此以往误用
“因人成事”的误解和误用
2008年7月24日,《平凉日报》有一篇题为《毛遂与蒋干》的文章,在详细介绍了毛遂的事迹之后,得出一个结论:“事实证明,毛遂不但有脱颖而出的勇气,更有因人成事的胆识和才干。”毛遂确实在同楚王的谈判中脱颖而出,但是他的成功是“因人成事”吗?“因人成事”也需要“胆识和才干”吗?还是让我们先来看看这条成语的来历吧。
《史记?平原君列传》记载:秦国包围了赵国国都邯郸,赵国派平原君到楚国求救。平原君决定挑选二十个文武兼备的门客同去。挑来挑去,只挑出十九个,毛遂自荐,成了第二十个随员。到了楚国之后,平原君同楚王谈判,从早晨谈到中午,一直没有结果。这时毛遂挺身而出,义正词严,晓以利害,终于迫使楚王与平原君歃血为盟。毛遂左手端着盛血的盘子,右手招呼那十九个人说:“公相与歃此血于堂下。公等录录,所谓因人成事者也。”意思是:你们诸位,庸庸碌碌,正是所谓依靠别人的力量才能把事情办成的人啊。后遂用“因人成事”形容人庸庸碌碌,不能独当一面,含贬义。例如宋?王谠《唐语林?雅量》:“狄梁公曰:臣以文章直道进身,非碌碌因人成事者。”郑逸梅《书报旧话?四角号码检字法的创始经过》:“从这个记述看来,王云五不过因人成事,高梦旦的创造和改革精神是不可没的。” 也用于自谦。如宋?苏轼《谢失察妖贼表》:“捕斩群盗之功,乃是邻近一夫之力……〔臣〕虽为国督奸,常怀此志,而因人成事,岂足言劳。”
《毛遂与蒋干》的作者,虽然在文章中多次引用《史记?平原君列传》,但是并没有读懂毛遂这句话,不了解“因人成事”是毛遂奚落十九人的话,反而用来赞美毛遂有胆识和才干,显然是错误的。其实类似的误解并不罕见。例如2010年10月6日一家网站上有一篇文章,介绍与毛遂有关的五条成语,说:“平原君从楚国回到邯郸后,感叹地说:这次出使楚国,亏得有毛遂,正是因为有了他,才把事情办得圆满成功。这便是成语‘因人成事’的来源。” 这位作者不但把毛遂说的话当成平原君的话,而且把当“依靠”讲的“因”误解为“因为”,把泛指别人的“人”,误解为特指毛遂。更常见的则是把“人”误解为“人才”,把这条成语误解为因为有了人才,才能办成大事。请看例句:
⑴中国的古语讲“千军易得、一将难求”,还说“因人成事”……用人从来都是决定事情成败的一个关键。(人民网,2006年7月7日)
⑵蜀汉诸葛亮之后的几个继任者蒋琬、费?、董允……一代不如一代,所以蜀汉衰落败亡也就是必然趋势了。因人成事,由此,我们可以看到人才在历史发展中的重要性。(人民网,2009年7月6日)
⑶古人云:因人成事。没有具备较高能力和品格的执法人员,很难保障行政裁量权的正确行使。(中国政府法制信息网,2009年8月26日)
⑷事在人为,因人成事。新中国的石油工业从一穷二白起步,能够跨入石油大国之列,关键在于有余秋里、康世恩和王进喜等为代表的一批奠基者。(中国石油新闻中心, 2010年1月26日)
例⑴使用“因人成事”,是想说明“人是决定事情成败的关键”,而不是批评某些人庸庸碌碌,不能独当一面,与“因人成事”的意思大相径庭。其余三例的错误与例⑴相同,都把这条成语同“事在人为”混为一谈。前三例的“因人成事”可以改为“事在人为”,最后一例已经用了“事在人为”,“因人成事”纯属画蛇添足,应该删掉。
由于对这条成语的误解,造成的误用还远不止上面这一种。举几个例子:
⑸因地制宜因人成事――选派“对路”的大学生“村官”。(《泉州晚报》,2010年6月2日)
⑹教师对接职业岗位,着力打造“双师型”队伍,因人成事,提高了课堂内容的含金量,更直接将科研成果孵化为实际效益。(《中国教育报》,2010年4月14日)
⑺中国球迷关注NBA,大多只是关注姚明和火箭队。刘翔参加芬兰田径世锦赛,有100多名中国记者赶到赫尔辛基,采访人数创下了历史纪录。这些,都是因人成事。(《新民晚报》,2005年8月9日)
例⑸似乎是想说“因人而异”或“因人制宜”。例⑹是不是想说“因材施教”呢?猜不准。至于例⑺想说什么,更不好猜了。
望文生义是使用成语的大忌,对于自己拿不准的成语,使用前最好查一查工具书,这是避免误用最有效的办法。
“石破天惊”的两种误用
“石破天惊”语出唐?李贺《李凭箜篌引》诗:“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形容箜篌(古代一种弦乐器)的声音忽而高亢,忽而低沉,出人意料,有不可名状的奇境。作为成语,后多用来形容突发的事件或文章、议论出人意料,使人震惊。例如清?黄宗羲《轮庵禅师语录序》:“余与宣城沈眉生、芜湖沈昆铜、江右刘孝则牵连而往,入室,讲《论语》《周易》,凿空新义,石破天惊。”梁启超《新罗马传奇》:“此本熔铸西史,捉紫髯碧眼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