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悲喜曲线一个中国家庭2011流水账.docVIP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悲喜曲线一个中国家庭2011流水账

悲喜曲线一个中国家庭2011流水账   最低工资上涨了,个税降了;教育账单上涨了,医药账单减少了;物价仍在涨,房价还不跌。一个普通家庭2011年的流水账背后,诠释着中国居民2011年生活收支的悲喜曲线图。新年旧岁交接之时,《小康》记者鄂?的文章通过一个缩影道出了中国亿万普通家庭的生活悲喜。   2011年11月18日,陈丽华从报纸上看到“武汉市中心城区月最低工资从900元上调至1100元”的消息后,兴奋地给老公打了个电话:“下个月,我又能多赚200元了!”   在做了18年家庭主妇后,47岁的陈丽华又开始努力工作了,虽然她拿到的只是武汉市最低工资,但她说:“对于我和我的家庭来说,今年都是不寻常的。”   工资与物价的赛跑   因为十多年没有出去工作了,再加上家里还有4位老人需要照顾,陈丽华重新“回归”社会的时候,没有去做曾引以为豪的老本行――记者,而选择了一份相对轻松的工作――超市收银员。   9月8日,陈丽华开始上班,感觉有些新鲜。回家后,她给北京的好友李红打了个电话,得意地向好友“汇报”自己的求职经历,没想到,换来的却是好友的一句:“你疯了吧?”被泼了一盆凉水的陈丽华只得不停地向朋友抱怨:“钱都不够花的。”“送孩子出国几乎掏空了家里的所有积蓄。”“去一趟超市两三百就没了,买个菜都要好几十。”   在电话另一端,李红则羡慕地说:“比起我,你的生活简直就是天堂啊!在北京奋斗了十多年,我还没有属于自己的房子呢,孩子都读初三了,还和她奶奶挤一张床。”两个40多岁的女人在话筒两端不住地叹气。   电视中的新闻正在播报,国家统计局的调查结果:前三季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7.8%,其增速对比CPI增幅为2.1个百分点。两位持不同论点的专家正在讨论:“居民收入增长速度有没有跑赢CPI?”   陈丽华不会和闺密李红讨论增长的速度,她忧心的是远在大洋彼岸的儿子有没有钱花。5年前,陈丽华所在的武汉市还是一座收入不高,消费也不高,无论穷富都可怡然自得的宜居城市。陈丽华的老公张晨在武汉市的一家金融企业做中层干部,当时月入就近万元,尽管孩子的教育每月都要花掉??晨近一半工资,但一家三口的生活还算富足。   物价上涨是从“吃喝”开始的。武汉人喜欢在外面“过早”(方言,吃早点),儿子小的时候,陈丽华每天都带孩子在外面吃早点,热干面、豆皮、面窝。几年间,一碗热干面的价钱,从1元涨到1.2元再涨到2元、3元;一份豆皮的价钱,从1元涨到了3元、5元;一碗牛肉粉的价钱,从2元、3元涨到了8元。2009年,武汉成了“亚洲高消费城市”,物价的上涨速度加快了,而收入却增长缓慢,“收入都被物价吞食了”。   苹果贵了,橘子贵了,连葵花籽也都涨价了,生活在各个城市中和陈丽华一样的居民们,都对身边正在上涨的物价抱怨不已。2011年中国全面小康研究中心最新的调查显示,物价在最近三年来一直处于最受公众关注焦点问题的前三位中。   减税了,开心却不满足   陈丽华有记账的习惯,在她家的记账本上,除了一串串枯燥的数字外,还画着许多可爱的小头像,“买到物美价廉的东西,或者遇到节余较多的月份,我就在本子上画一个夸张的大笑脸;如果哪个月超支了,或者买了用处不大的物品,我就会画一个垂头丧气的表情,提醒自己和家里人注意。”陈丽华解释说。   2011年因为儿子出国,陈丽华和张晨花了不少钱,从1月到8月的记账本上,每个月份前面都被陈丽华画上了大大的哭脸。直到9月,家庭记账本才由“阴”转“晴”。   谈及原因,快言快语的陈丽华一下子提起了精神:“终于减税了,这是今年让我最开心的事情之一。”2011年,在反复争论中通过的个税法修正案,将个税起征点提高到3500元。这意味着2011年约有6000万人将不再需要缴纳个税,更多的工薪阶层享受到了个税改革带来的优惠。   9月1日,新修订的《个人所得税法》正式实施。陈丽华算了一下,老公每个月可以少交480元的个税,省下来的钱加上她的收入,正好够4位老人的看病买药钱。   今年的药价明显下降了很多,陈丽华父母和张晨父亲的身体都比较健康,几乎没得过什么大病,只有张晨母亲的身体不太好,每个月都要去医院看病。“婆婆是70岁以上的老人,所以看病只需要自己掏15%的钱,一般情况下,挂号是内科3元,中医病房4元,急诊4元,专家号7至8元,大多数时候,婆婆挂个内科号就可以了,至于打针、开药,现在医院对医生给患者开药的数量和价格都有限制,把平时吃的高血压、心脏病药都开齐了,自费部分也不会超过40元。”   陈丽华说,婆婆每个月花费最高的,是吃保健品的费用。“婆婆每个月都要吃3瓶壳寡糖,每瓶300多元,刚开始公公不让婆婆吃,说是花费太高,但常和婆婆一起锻炼身体的阿姨们都吃,老两口为此没少闹意见。”为让老人高兴,陈丽华两口子承担

文档评论(0)

347116155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