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节决定人物电视纪录片成败.docVIP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细节决定人物电视纪录片成败

细节决定人物电视纪录片成败   “细节”,《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细小的环节或情节”。在人物电视纪录片中,细节是指作品中揭示人物内心世界、构成人物性格、推动事件发展、描述社会情境的最小组成单位,是对表现对象的局部或细微变化的展示。任何一部成功的人物电视纪录片,一定离不开细节的大量运用。事实上,观众看完一部人物电视纪录片,留下深刻印象的,一定是几个精彩的细节。可以说细节是人物电视纪录片的血肉,它让纪录片更加生动、更加鲜活,也更容易打动观众、震撼人心。没有细节的电视作品,那一定是枯燥、乏味、难以吸引观众的。   在人物电视纪录片中,细节不外乎是事实细节和形象细节。事实细节是事件发展中具体的、生动的、真实的细小生活面貌,包括动作细节、行为细节;形象细节是对真实形象的具体描绘,包括人物神态细节、物象细节、环境细节。不论什么性质的细节,大致都通过三种形式来表现:   其一,通过纯粹的视觉语言,即画面语言组成的细节。如纪录片《最后的山神》是运用细节的典范。片中抓拍大量表现孟金福夫妇饮食起居生活的常态镜头,如凿冰取水、柴灰烤饼、匕首刮胡子等,使我们看到了古老的鄂伦春民族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和生存状态。再如纪录片《沙与海》中刘泽远夫妇打枣的片段,他们将一块花毛毯铺在地上,然后刘泽远推着妻子爬到树上将枣打下,开始时是一颗一颗的小枣落到毛毯上,慢慢地越来越多,形成一片,刘泽远在沙子里捡拾沙枣,沙子从手指缝里滑落地上,再后来,是两个佝偻的背影跪在地上捡枣,这个细节让我们强烈地感受到那种坚强的生存意志。在视觉语言中,字幕也是表现细节的一种手段。比如纪录片《天山恩情》中,人们不知道汉族弃婴的生日,1985年6月8日,维族大妈在广州火车站收养孤儿之日就成了他的生日,片中通过字幕强调了这个细节。河南电视台新农村频道的《张来芳和他的“农情笔记”》,片中也有大量字幕配合画面来表现细节,此处不再赘述。   其二,通过听觉语言,即人声语言组成的细节。人声语言包括同期声和解说。如《天山恩情》中,1985年6月8日,在广州火车站捡拾汉族孤儿的细节,就是通过维族妈妈比力克孜的同期声传递给观众的。纪录片《阮奶奶征婚》中,阮奶奶找的南京老伴下楼梯拉着阮奶奶的手,感觉阮奶奶的手很软和的细节,也是通过同期声传递出来的。解说是纪录片中重要的声音元素。在纪录片《天山恩情》中,为了抚养汉族孤儿,维族大妈让自己亲生的女儿喝牛奶,而让汉族孤儿吃自己的母乳,结果亲生女儿病死的细节,就是通过解说传递给观众的。   其三,通过视听复合语言组成的细节。视听复合语言就是既有鲜活的画面语言,也有声音语言,通过观众的看和听来感受细节。如纪录片《阮奶奶征婚》中,阮奶奶在影楼拍婚纱照,即是通过化妆、穿上婚纱的画面和解说词两种表现形式来交代细节的。再如纪录片《腊梅花儿开》中,姑娘彭清芳通过拥军妈妈周宏英介绍认识海军士官后,高兴地弹古筝的细节,也是通过她在家弹古筝的画面,又结合解说实现的。用视听复合语言来交代细节是比较完美的方式,既让观众感受画面的视觉冲击力,又让观众感受解说的听觉吸引力。   细节就是人物电视纪录片的血肉,细节决定其成败。有专家称“宁可没情节,不可无细节”,因此,细节在人物电视纪录片中有巨大的作用。   首先,细节能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让观众从多侧面了解一个人物的思想感情。如《沙与海》中,牧民刘泽远的大女儿站在黄色的泥墙边纳鞋底,当记者问到她是否愿意离开这里时,她纳鞋底的手忽然停了,镜头给了两个特写,一个是她的手不停地捏拿那根针,另一个是她的脸,此时没有任何声音语言,但我们可以品味到,她不愿意离开这个地方,虽然这里很贫穷,但毕竟是生她养她的土地,还有她的父母和兄弟姐妹,依依不舍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同时,我们也能感受到,一个女孩子长大了,对她自己的未来充满了希冀和憧憬,她又希望能够离开。如此复杂的内心世界正是通过纳鞋底的细节和神态细节来实现的,达到了“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艺术效果。再如纪录片《腊梅花儿开》有这样一个细节:海军士官周连明是家中独子,当家人得知他要去女方家落户时,周连明的父亲不能接受,在洒水扫地时,把水泼向记者摄像机的镜头。这个细节不仅非常微妙地揭示了一个农村父亲根深蒂固的重男轻女思想,还表现了对儿子的恼怒和对现场记者的抵触之情。正是细节,才可以深刻地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正是细节,才可以拉近人物与电视观众的距离,才能引起观众的心灵共鸣。   其次,细节可以刻画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西方有句名言:“上帝存在于细节之中。”对于我们创作人物电视纪录片来说,我们是否可以这样认为:人物存在于细节之中。换言之,要想在观众面前树立一个多侧面的、真实的、具体可感的立体人物,就必须靠细节。例如科学家系列片《谢希德》,这是一部纪念复旦大学校长、教授、科学家谢希德的片子。谢希德一生献身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347116155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