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记忆 2012年第1期.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路记忆 2012年第1期

路记忆 2012年第1期    过着幸福惬意的生活,总会想起自己曾经的童年和故乡,更让我时刻内疚和歉意的是一直居住在老家的父亲和母亲。我们一大家人,兄妹五人中有四人已成家立业,都在故乡之外构筑了安身的居所,连正在读大学的小弟每年也只偶尔回家一两次,究其原因,还是受故乡那落后的交通条件所致约和影响,故乡路成了一直困惑自己的心路。随着近几年的通乡油路、昭巧公路过境等一些原因,交通条件得到改善,我家离公路也就只有二十来分钟的路程了,无论买多重的东西都可以请车拉去放在三杈河的公路边,再从河沟那儿搬回去。    回忆起走路来,简直是一段痛苦的记忆。我的家在鲁甸县乐红乡一个偏辟的村子,海拔较低,临近河谷,出产核桃、花生、水稻、黄果等农特产品,主粮是玉米和洋芋。从那儿沿河边行走,只需花一个小时就可抵达牛栏江边,故乡的亲人们经常走很远的路,经过牛栏江大桥,去赶巧家县的小河或六合,那是两个相隔不远的乡镇街子,农村日常生活用品基本齐全。我小时候,也到那儿赶过集,早晨天不亮就要带着午饭,背着家里劳作多少次才种出的粮食或核桃、板粟、油桐等农产品,到那乡街廉价卖了,买回必须的生活用品和衣物之类。在这个来来回回中,走路就要花六七个小时,真正呆在乡街上卖东西、购物或闲逛的时间不会超过两三小时。回家时总背着沉甸甸的东西,脚都走得打颤了,仍然觉得那是一种幸福,那是富有和殷实的象征。条件较艰苦和更清贫的人家,一般是两手空空上街,偶尔买点东西应急或解眼馋,很多时候背着的大背箩里空空荡荡。从记忆开始,我家就一直喂养着马,真正是典型的“运输靠马”的人家,在窄窄的乡村路上,父亲为了减轻马的负担和驼运的次数,总也背着重重的碳、玉米、肥料等等,还得照顾好马的完全。当然,我家的生活条件稍好一些,完全是靠父母亲昼夜劳苦的结果,父母亲经常在天不亮、我们几姊妹起床前就做了很多农活,甚至用石磨碾下了几升包谷,有时我也跟着推石磨,那一声声的磨叫声永恒地烙在了心上。    随着年龄增长,我在12岁那年考上了初中。当时,我们县只有两所中学,分别是鲁甸一中、鲁甸二中,略有关系和熟人的人家,大多进了一中,对于我们农村困难户来说,能读二中就已经成为很多同龄人梦幻的享受了。我幸运地到鲁二中就读初中。我命运的改变就与能进中学,乃至大学密不可分。记得刚拿到初中录取通知书那阵子,全家人都为我高兴的了不得,对于一个贫穷、闭塞、落后的家,能有一个人升入初中,比现在有一个到市区工作还稀奇和令人激动。父亲和母亲就想尽办法为我筹集学费和生活费用,那时的乡村中最值钱的就是鸡蛋,家里喂了一大群轮着下蛋的母鸡,全家人平时根本舍不得煮几个鸡蛋来吃,都把鸡蛋的功能淡化成单纯的销售品了。开学前,父亲在征得母亲的同意后,毅然挑起了送我进县城的担子,母亲为我们准备了烧洋芋和炸麦巴巴,让弟弟和妹妹羡慕极了。他们知道,只有到县城读书才有这样的礼遇。    到县城上学那天,大约离天亮还有三四个小时,我就被从沉沉的美梦中叫醒了。我起床时,父母亲已经把热呼呼的饭菜做好摆在桌子上,也许那夜他们激动得根本就没睡着。我和父亲离家时夜色还很浓,根本没有天明的迹象,更没有哪家人有起床的身影。我和父亲就告别母亲和弟妹,让他们留在屋檐下的黑夜里,我们一人凭一只手电筒取光,行走在窄窄的乡村小路上。大概走了两个小时,我们已累得满头大汗,离乡街子已经不远了,才看见一些路边的人家冒出淡淡的炊烟,预示着新一天正式开始。那时,县城到乡街的公路已经修通,但很少有车行驶,我们不奢望能有坐车的福分,于是径直穿过乡街朝县城行进。踏上宽宽的公路,开始心旷神怡起来,那公路比自己家里院坝还宽敞、平坦、规整!我和父亲都是走惯了山路的人,在公路上行走就觉得特别轻松和愉快,很快就超过一队又一队前进的人,当我们走上前很远,回头看见他们落后的身影,父亲就会赞扬起我们的速度来,我就觉得特别自豪,特别能行。离得远些了,才敢根据他们的着装和随身物品,猜测和小声议论他们是些什么人,是学生?是送行的家长?还是流动乡贩?我们边走边留意公路边的里程桩,反复观察后发现走一公里只需十一二分钟,每当走到近十来分钟时,就开始盼望那里程桩奇迹般地提前出现,那个上面写有数字的小石桩成了一种期盼,成了一种目标,成了一种象征……越走越觉得路遥远,越走越觉得身心疲惫,越走越觉得脚步沉重,越走越觉得身体虚弱,好想不顾一切地坐下去休息一会儿,但理智告诉自己“前面的路程还远着呢”!大约到中午十二点左右,我们终于走到了翠屏街上,那是一个必经的中转站,从那里开始将走长长的下坡路,由于山势降得快,折弯大,走小路就成了抄近道的一种方式,我们就沿山中的毛毛路行走。尽管脚酸痛得险些站立不稳,下坡路却方便了许多,提起脚步来就自然的会往前挪。听到龙头山街上长长的汽车喇叭声,父亲就鼓励我赶紧跑,我们顿时来了勇气。因为在之前就打听过

文档评论(0)

347116155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