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韩天衡艺术世界.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走进韩天衡艺术世界

走进韩天衡艺术世界   韩天衡,中国艺术研究院篆刻创作院院长、中国书协篆刻艺术委员会副主任、上海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西泠印社副社长、上海吴昌硕研究会会长、上海中国画院顾问。出版有《中国篆刻大辞典》、《中国篆刻艺术》(有日译本)、《中国印学年表》、《历代印学论文选》、《印学三题》、《篆法辨诀》、《韩天衡印选》、《韩天衡书画篆刻》、《秦汉鸟虫篆印选》、《天衡印谭》、《天衡艺谭》等逾九十种。著有《书法艺术》、《篆刻艺术》、《画苑掇英》(合作)电影剧本三部。      新年伊始的一个上午,迎着料峭寒风,我们拜访了著名书画大师韩天衡,寓所“豆庐”的门匾是朱屺?先生102岁时题的。   这天开门的是亲切的师母,韩天衡先生着一席蓝格子居家棉袍,目光雄视沉稳,静默中透着坚毅和大气。他的客厅就像一个小型博物馆,最显眼处为一副用朱砂制成的清代巴慰祖匾额“克己治身乐旨君子,师典稽古齐风前人”,也许,这就是他的座右铭了;还有,一幅由工笔大家何家英绘制的韩天衡画像。   采访是有准备的,韩天衡先生讲到了他受用一生的哲学是辩证法:一个艺术家的成功,包括他一件作品的成功,其实也是辩证法的思维的胜利。别人吹捧你,你不能自以为是,别人踩踏你,你要对自己有信心……逆境时看到希望,顺境时看到隐患。   唐代书法家张旭,观公孙大娘舞剑而领悟书法的奥妙。四十年前,韩天衡看到船工摇橹,只是左右摇,浅浅的摇,船却顺畅前行,联想到此技法能否作用于书法艺术的线条,从此书风、印风大变。   韩天衡通读历史流传下来的二千多本印谱,经过研究梳理消化,在上世纪70年代中期,大胆探索,开创出“奇中见平动中寓静”、具有强烈视觉冲击力和现代感的“韩印”,被新华文摘称为:继吴熙载、赵之谦、吴昌硕、齐白石之后开一代风气的领军人物。   事实上韩天衡的成功,是经历过常人难以想象的磨难和艰辛。   “只有每一天过得充实,就有充实的一年,只有每一年过得充实才有充实的一生。”他年轻时每年把这句话誊写在新的日记本上。在十几岁当工人时,白天劳动晚上刻章而身心疲惫,为了有更多时间搞艺术,他放弃了工厂每月六十多元工资,去当海军拿六元的津贴。那是,除了必要的军事训练和体育锻炼,所有时间都用在艺术的探索中,在冬冷夏热的营房水泥地上磨石头,把粗砺的地面打磨得光滑如镜。   韩天衡几乎不参加应酬。好友开画展他会去,但不会留下吃饭。他的日子过得很低调,让自己沉淀下来,收敛锋芒。他说,莫把光阴当人情。   他从不奢望自己多么出众,站得越高,越看到八极,也因此不敢自得自满。他用圆通的书画文印观察、体悟、思考、记录人生,努力在艺术的世界里融合激情与理想。   我们留不住岁月,可总有些人让岁月记住他们。比如韩天衡。      记者:2009年,很多大师离世,钱学森之问――“为什么现在大学里培养不出大师”,引起国人的反思。而外界评价你是把篆刻推向当代的一个代表,一个大师,可以这么说吗?   韩天衡:这个问题比较复杂。但我觉得大师并不标志着啥,大师称号没有标杆。真正的大师不炒作,在白云深处做学问。许多大师年轻时已经具备大师的潜质,只是没去炒作。大致上,真正全面发展的人都不具备大成就。现在许多校长推荐给高校的学生都是目前全面发展的、成绩好的,而不强调真智慧大聪明。其实不用如此担心,上世纪60年代谁知道钱钟书,80年代谁知道王世襄,是大师最终总会被公众知晓、被历史记载的。   记者:你三年前担任了中国艺术研究院篆刻艺术院院长,从宏观来看,篆刻这门古代艺术在当代处于什么状态,遇到什么问题?   韩天衡:篆刻这门艺术有三千年的历史,具有丰富的艺术性。解放以后印章的作用越来越少,难道这门艺术就该结束了吗?所以一门艺术可以与实际、实用脱钩,但绝不会因为脱离实用而消失,脱离了实用可能更艺术。篆刻是在改革开放之后,才轰轰烈烈发展的。   记者:有一句话,“伟大的思想就来源于伟大的事件”,2000年APEC会议在上海召开期间,你受命创作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领导人的姓名章作为国礼,在短时间内成就了辉煌,在篆刻史上是一件没有先例的壮举,在当时你接到任务之后,最大的心理反应是什么?惊喜?挑战?   韩天衡:其实这个任务交给我时,我并没有太大惊喜,用平常心看待。刻这批印的最大特点是二十多方印章需从一大方石头上剖开来,象征着亚太国家团结。可真正的好石头都没有大块的。寿山、青田、昌化等地都没找到合适的印材石,最后在巴林找到一块。但这印石让我刻起来如履薄冰,因为印石上多有裂缝,其质地让我并不敢大胆,怕碎裂。其实,不要夸大个人,别人也是可以刻的,关键是这门艺术通过这些途径,包括2008年北京奥运会使用的“中国印”会标,使国外都知道中国有一门篆刻艺术,领导的重视,起到了作用。   记者:在现代很多艺术大师中,如刘海粟、李可染、

文档评论(0)

bokegoo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