侗族摔跤节日文化活动审美意蕴.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侗族摔跤节日文化活动审美意蕴

侗族摔跤节日文化活动审美意蕴   摘 要:贵州黎平县双江乡四寨村是侗族摔跤的发源地,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这项古老的竞技游戏演变成为融体育、歌舞、音乐于一体的民间节日文化活动,其独特的文化内涵和审美特征,反映了侗族人民的精神交往、审美情趣、风俗习惯和理想追求。    关键词:侗族摔跤; 节日文化;审美意蕴   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621X(2012)01-0087-04   侗族摔跤竞技游戏活动随时代变迁,演变成为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深受侗族人民喜爱的民俗节日文化活动,其独具特色的文化形态、内容结构、社会功能都凝聚了侗族人民的审美情趣和精神追求。侗族摔跤竞技游戏活动作为一种载体,为繁荣和发展本民族文化起到积极作用。   一、侗族摔跤起源   侗族摔跤起源于贵州省黎平县双江乡四寨村,相传在明朝熹宗年间,朝政腐败,匪盗猖獗,为共同抗匪,四寨、寨高分别推选德高望重、武艺高强的公蛮、公柳为首领人选,并定于当年农历三月十五比武,两人交手一百回合难分胜负,最后采用贴身肉搏,以摔跤形式决定胜负,结果两人各胜一局,摔成平手,最后两人都被共同拥戴为首领。公蛮、公柳同心同德带领民众,铲除了盗匪。为纪念公蛮、公柳,每年二月十五在坑洞,三月十五在四寨举行摔跤活动,从此,这项民间竞技活动随时间演变成为固定的民俗节日,传承至今。   二、侗族摔跤节日文化活动的审美内涵   1.礼仪与禁忌   侗族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民族,至今还保存着一些母系社会的文化遗迹,其中的萨岁崇拜文化就是比较典型的。萨岁被视为侗家人的祖母神,民族的女英雄[1],是保佑侗族村寨平安、人畜兴旺、五谷丰登的灵验女神,萨文化伴随着侗族人的生产生活,人生礼仪和风俗习惯等方方面面。侗族的摔跤节自然也不能缺少祭萨活动,在摔跤节的祭祀中,还产生了许多礼仪和禁忌。比赛当天清晨,寨老们身穿侗族礼服由祭师带领向萨堂进香、进茶,气氛庄严肃穆,不准大声说话,特别不准说不吉利的话,祭祀完毕。祭师将红纸伞、布带交给寨老,此时,芦笙响起。寨老排在队伍最前面,右手拿着红纸伞和用布带捆着的芭茅草,芭茅草为指路用的标记,帮助萨神记住巡游过的地方和人家;左手拿1根被侗家人视为“附身符”的杨树棍,也代表武器和无穷力量;喝1口祭师赠的祖母茶,意为保佑平安、心想事成。参赛人员依序在萨神前等候祭师祝福。祭师右手拿着1根芭毛草,依次向经过他面前的人口念巫词,并用芭毛草沾茶水轻轻撒在人的身上,给每人喝一口平安茶水,并在衣袋中放入一根1寸长的杨树棍以保平安。此后,祭师口念巫词:“大毛草大将军,小毛草小将军,风吹毛草皮皮动,让我行在四周,白虎头当办,千兵野鬼走分分……”[2]仪式完毕,队伍方可启程前往比赛地点。摔跤节当天下午1点,四寨诸寨老和祭师身穿侗服在萨坛门前集中。萨坛门前放着1壶茶水,5柱香,纸钱,斟酒3杯、若干1寸长的茶棍及1个空土碗。祭师站在萨坛门前,口念巫词:“祖母,我们要去打仗了,请您老人家出坛跟随,保佑我们平安无事,顺利而归”。祭师左手端着茶水,右手沾茶水向萨门方向挥洒,完毕,烧掉纸钱,把点燃的5柱香插在萨坛的门前。然后撑开一把半开的红纸伞,用一条布带捆着几根芭茅草在伞柄上一起交给四寨寨老。此时整个摔跤节的祭祀仪式完毕,即可进入比赛阶段。摔跤节除了祭祀的礼仪和禁忌外,还有许多其他的要求和禁忌。比如,摔跤比赛前一天晚上,寨老要巡寨喊话,告诫全村人:明天不能抬水,不准舂米、打耙,不准呛染侗布,怀孕妇女不能拦路(指比赛选手经过的地方)等;家中有后生参加摔跤比赛的前一天要用水桶打水,并用芭茅草在水桶上做好标记,任何人不能动用;要挑选寨中儿孙满堂,最有福气的中老年妇女为摔跤后生烹饪饭菜。   宗教带给人们的只是一种虚幻的感受,但“宗教信仰无论其感情投入,重视形象,寄托理想来说,都与审美意识分不开”[3]。庄重肃穆的摔跤节祭祀仪式和严格的禁忌和要求给节日活动增添了几分神秘色彩,反映了侗族人们在生活中追求真美、向往幸福的审美意识和审美情感。   2.动作结构与竞技形式   侗族摔跤别具一格,双方不能直接交手,用一条布带限制双手动作,即:相互将右手插过对方的左肋,右肩互抵将布带绕过对手腰椎部双手抓牢布带不得松开,不可用手中的布带缠绕对方腰及臀以下部位。主要用腰、臂、腿、脚的力量与对手角力。常见的摔跤方法有三种:一是拉摔,即通过布带拉扯对方,趁对方而脚尚未站稳时迅速将其摔倒;二是绊脚摔,即在拉扯中用布带绊着对方的一只脚,使对方身体的重心失去平衡而摔倒;三是提摔,通过布带以快速的动作将对方提起至自己腰部一侧,让其双脚离地,不能控制身体而摔倒。比赛以三战两胜为一局,连摔20-30人不败者,即可树旗“挂榜”称雄,被大家公认的“挂榜”者将获得摔跤英雄称号。侗族摔跤被誉为最文明的摔跤,

文档评论(0)

31796016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