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咏春诗中理性精神解读.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宋代咏春诗中理性精神解读

宋代咏春诗中理性精神解读   摘 要:宋诗中的咏春诗理、趣并存,意蕴深长,回味隽永。诗人记吟游春的赏心与乐事,笔触是清新疏淡的;抒发惜春的感悟,是理智与情感并重的;出郊寻春,是有所思考、有所寄寓的。宋代咏春诗善于平衡人伦与物理的关系,整体格调乐而不浮,哀而不伤,在诗史上理性清明地散发着光彩。   关键词:宋代咏春诗;游春;惜春;寻春   中图分类号:I2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15-0129-02   中国古代诗歌作为经典文学体裁,传世佳作不胜枚举;四季时令作为人类活动的直接环境,从生理至心理层面影响着人们的生活状态。古代诗歌中描写春夏秋冬的岁时节令诗多如满天星斗,而宋诗中的咏春诗,因其特有的理性清明与淡泊从容,引发了读者独到的审美感受与人生体悟。   一、游春的赏心与乐事   宋代是华夏文明集大成的时代,习俗繁多,在光景融和、晴风荡漾的春日,宋人就有着形形色色的游春风俗。以下我们可通过若干片断来体会当时的人情风貌。   1.出郊原   “清明交三月,节前两日谓之寒食。……寒食第三日即清明节……官员士庶,俱出郊省坟,以尽思时之敬。车马往来繁盛,填塞都门。宴于郊者,则就名园芳圃,奇花异木之处;宴于湖者,则彩舟画舫,款款撑驾,随处行乐。此日又有龙舟可观,都人不论贫富,倾城而出,笙歌鼎沸,鼓吹喧天”[1]11,吴自牧在《梦梁录》中再现了一幅都城人出郊踏青,倾城游赏的清明春游图景。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也有清明时节“都城人出郊”[2]178的记载。寒食与清明都是宋人的重大节日,邵雍《眷游》亦有句云“人间佳节唯寒食”,在此时节出郊原春游,乃宋时风俗。阳春三月,雪化冰残,蛰伏了一冬的诗人不再囿于冬日室内的“拥炉倾小蛮”(文彦博,《雪中枢密蔡谏议借示范宽雪景图》),转而奔向山间溪头,寻芳讨胜,极目骋怀。   清明时节出郊原,寂寂山城柳映门。水隔淡烟修竹寺,路经疏雨落花村。(杨徽之,《寒食寄郑起侍郎》)   山雨萧萧作快晴,郊园物物近清明。花如解语迎人笑,草不知名随意生。(李彭,《春日怀秦髯》)   高田二麦接山青,傍水低田绿未耕。桃杏满村春似锦,踏歌椎鼓过清明。(范成大,《春日田园杂兴十二绝》其三)   诗人置身春日郊野,心绪与景物一起明快起来,这美丽纯朴的田园风光,滤去了尘嚣,圈点出一片生机盎然的心境。宋人重思虑,明物理,提倡平淡诗风,在这种理性心态的节制下,诗中的情绪看似波澜不惊,但诗境并不清冷,字字背后皆蓄藏着诗人情感的涌动,呈现出“外枯而中膏,似淡而实美”[3]2110的特质。   2.春社   立春后第五个戊日为春社,是祈福丰年的重要节日。农家在这一天祭祀土地神,迎神赛会,热闹非凡。春社早见于《周礼》,至宋代非常盛行,据吴自牧的《梦梁录》,“立春后五戊日为社,州县祭社稷,朝廷亦差官祭于太社、太稷坛。州府自收灯后,例于点检酒所开支关会二十万贯,委官属差吏雇唤工作,修饰西湖南北二山,堤上亭馆园圃桥道、油饰装画一新,栽种百花,映掩湖光景色,以便都人游玩。”[1]6对热爱传统文化的诗人而言,春社是一场视觉和精神盛宴。“社下烧钱鼓似雷,日斜扶得醉翁回”(范成大,《春日田园杂兴十二绝》其五),“今朝社日停针线,起向朱樱树下行”(张籍,《吴楚歌词》),“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陆游,《游山西村》),诗人不仅以淡雅平实、朴实自然的笔触描摹出家乡春社的欢腾图景,更对民风民俗的传承赞誉有加。   3.文士雅集   如果说出郊原和春社是全民的狂欢,雅集则是文人士大夫阶层特有的游春消闲方式。宋代重视人才的选拔,广开科举,录取人数大幅增加,文人阶层扩大。宋代文士虽多挑灯抚卷的书斋时光,但在日丽风暖的春光中,也纷纷相约游赏,把臂同行,饮酒赋诗,切磨箴规。   小园岂是春来晚?四月花飞入酒杯。都为主人尤好事,风光留住不教回。(黄庶,《和陪丞相听蜀僧琴》)   洛浦林塘春暮时,暂同游赏莫相违。风光不要人传语,一任花前尽醉归。(文彦博,《清明后同秦帅端明会饮李氏园池》)   宋代夜间活动极为兴盛。吴自牧《梦梁录》曰:“杭城大街,买卖昼夜不绝,夜交三四鼓,游人始稀”,诗人与友人们亦不满足于在晴风丽日的光景中集会,他们欣然赶赴明月的邀约。“花间置酒清香发,争挽长条落香雪。山城酒薄不堪饮,劝君且吸杯中月。洞箫声断月明中,惟忧月落酒杯空。明朝卷地春风恶,但见绿叶栖残红。”(苏轼,《月夜与客饮酒杏花下》)落花与酒香、洞箫声与月华流转出了一个清澄幽雅的境界,人生如寄的体会让诗人与宾客更加珍惜生命中的情谊与佳辰。   二、惜春的理智与情感   “冻雷惊笋欲抽芽”,春天一到,天地间阳气萌动,万物竞发,万户耕种。这大好的春光,却总是走得那样急。宋人夏天的梦常常做得兴致盎然、意犹未尽,“树阴满

文档评论(0)

189****768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