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我支教经历山那边孩子
我支教经历山那边孩子
2010年9月10日,教师节。我们这支斑玛县吉卡乡顶岗支教小分队正式开拔,为期3个月的支教生活由此开始。
顶岗支教活动源于河北师范大学,以后在全国进行推广。青海省的顶岗支教是让即将毕业的师范生到藏区等教学资源匮乏的地区进行3个月的代岗实习,而当地学校的教师则前往西宁市进行统一培训。当年9月11日,在青海省班玛县城的一所中学,我们见到了前来欢迎我们的学校领导,紧接着便赶往我们此行的目的地。
初来乍到
吉卡乡属于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班玛县,位于县境西南部,其南部与四川省接壤,距县府驻地97公里,人口仅两千,以藏族为主,占总人口的99%。吉卡是藏语译音,因该乡住着吉龙和卡囊两个部落的人而得名,“吉”为吉龙部落,“卡”为卡囊部落,1962年建乡取名吉卡。我们要去的是吉卡乡寄宿制小学,学校始建于1968年,由于地处偏远山区,交通极为不便,目前仍处于“无电、无自来水、无固话、无通讯信号、无网络”的状态。
从县城出发翻过几座高山,经过5个小时的颠簸,一个开阔的狭长盆地出现在我们面前。校长指着远方的一个黑点告诉我们,紧邻河边的便是吉卡乡寄宿制学校。而这条河便是世世代代哺育吉卡人的多柯河,因为对于河流的热爱,水中的鱼类自然也受到人们的保护,决不允许捕杀。
班玛县多柯河流域属长江源头区,国家在上世纪90年代初曾经在多柯河上游建过几个水电站,电线杆都已经栽到了学校门口,但不知什么原因都未能投入实施。在后来的一段时间里,我们也曾见到过多处这样闲置的水电站,或是半拉子工程,或是只剩下一具空壳,电线杆上铺架的电线早已经不知踪影。每每这时,校长都会满怀期待地说上句:“什么时候才能通上电啊?”
班玛县和四川阿坝自治州相连,虽然已是9月中旬,和其他高海拔地区不同的是这里依旧绿草如茵,学校的大门一般紧闭,只有当车辆进入时才会打开,以防牦牛或是藏狗进入。
我们到达的时间正好赶上肝包虫病肆虐,肝包虫是牧区较常见的寄生虫,也称肝棘球蚴病,病因是犬绦虫寄生在狗的小肠内,随粪便排出的虫卵常粘附在狗、羊的毛上,???吞食被虫卵污染的食物后,即被感染。由于牧区医疗条件差、人们防范意识不强、卫生条件弱等原因,已经有好几人突然死亡。
藏狗是此类病毒的主要携带者,学校为了防止外来狗的进入养了5只经过防疫的藏狗守门,看起来最为简单的办法,却最为奏效。校长将一些我们吃剩下的食物分给了藏狗,残留的食物中有我们每个人的气味,藏狗吃过之后就知道是友非敌,第二天我们便从它们眼睛里看到了友善的眼光。之后我们经常看到一只领头的藏狗带着自己的部下追逐那些校外的不速之客,先由领头的藏狗截断外来者的去路,然后所有的狗群起而攻之进行撕咬,外来者遍体鳞伤落荒而逃。
牛粪与歌声
教师集体宿舍只有十多平米,每间屋子只摆放着一张双人床和两张单人床。学生宿舍有两间,由教室改建。冬天的高原寒冷刺骨,窗户虽然是双层玻璃仍然无法阻挡严寒,一个煤炉子根本无法保证宿舍的供暖。于是宿舍的窗户上都遮上了厚厚的塑料布,只要回到宿舍,学生们便不脱衣服早早地钻进被窝,或是抱成一团睡觉。我们要在这样的环境下,度过最寒冷的3个月。
宿舍里主要的取暖材料是煤炭和牛粪,煤炭由县里发放,每个月有定额,但高原冬天来得早,仅有的煤???根本无法满足一冬的取暖,其余的只有靠牛粪。牛粪是牧区主要的取暖材料,有的牧民会将牛粪垒成墙,像院墙一样围在自己的房子周围,有的人家会把自己家住所附近“新鲜”的牛粪摊得又薄又大,慢慢等到晒干,再集中贮藏,这样经过加工的牛粪不仅利于贮藏,而且易燃。捡牛粪对于学校来说是一件大事,每年9月底,学校都会专门空出一天时间,组织全校学生和老师一起出去捡牛粪,成果丰硕的班级不仅会受到表扬,还会得到每人一支铅笔的物质奖励,这些铅笔也是从千里之外运回来的。
捡牛粪那天,吃过午饭,学校召集学生在校门口集合。校长动员全体师生,其中不乏上纲上线的政治词汇,我们觉得好笑,这样大张旗鼓、正儿八经的语调,配合捡牛粪这样的活动,似乎并不搭界,但是也足以看出这项活动的重要性。动员完毕,师生们排着长队,统一出发。在牧区,牛粪是宝,不仅可以用来取暖,缺水的时候还可以用来擦碗,在牧区人们看来没有什么是比牛粪更干净的,因此捡到牛粪时都是满心欢喜地光着手捧着。
在蜿蜒的小河旁边,会有成群的牦牛休息,所以这里牛粪最多。到了目的地,校长沿着小河分派好各班级的位置。一年级的学生个子小,袋子只装了三分之一,却一个个累得拖着袋子前进,或几个人抬着,眼睛还不时地向四处搜寻。六年级的工作最先结束了,就帮助其他的低年级的学生。在捡牛粪的过程中,学生们开心地唱着歌,一首接一首,从不间断。其中不乏一些恶俗的网络歌曲,他们乐此不疲。在这个闭塞的环境,这种歌不知道是如何流传进来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