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接受美学视角下对大众传媒娱乐化几点思考.doc

接受美学视角下对大众传媒娱乐化几点思考.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接受美学视角下对大众传媒娱乐化几点思考

接受美学视角下对大众传媒娱乐化几点思考   【内容摘要】在消费主义盛行和市场主导一切的时代背景下,大众传媒娱乐化现象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通过简要分析大众传媒的特点以及传媒娱乐化的概念,在接受美学的视角下,从理解受众需求、满足受众需求和创造受众需求三个方面展开讨论,分析了大众传媒对于受众需求的误读,并总结出当前阻碍大众传媒满足受众多元化需求的主要问题,最后讨论了大众传媒对于信息受众的影响,指出引领和创造受众需求的可能。   【关 键 词】接受美学;大众传媒娱乐化。   【作者简介】 王北北,郭思聪,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2010级硕士研究生,研究   方向:传播学。从20世纪80年代消费主义文化开始在我国传播,到90年代市场化进程加速,传媒界在消费主义和市场引导这两杆大旗的号召下,也渐渐进入了娱乐化时代。纵观全国,电视、报纸、杂志、广播、电影等相关媒介无一例外都被卷入了这股娱乐化风潮。大众传媒的娱乐化本身已经是不争的事实。对于应当如何看待这种现象,学界内外存在许多不同的声音。在此,笔者试图从接受美学的视角去观察和讨论这个问题。   在开始讨论之前,我们首先要明确大众传媒和大众传媒娱乐化的概念。报社、电台、电视台等媒介机构是从事信息的采集、选择、加工、复制和传播的专业组织,从其生产规模的巨大性和受传者的广泛性而言,我们又把它们称为大众传播者,或称为大众传媒[1]。依照拉斯韦尔《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与功能》一文,大众传媒的职能主要包括:环境监测、社会协调和社会遗产传承。1960年,美国学者C.R.赖特在《大众传播:功能的探讨》中又补充了第四点:提供娱乐。由其功能可见,大众传媒所传播的,不仅仅应该是受众喜爱听的,即满足受众需求,而且应当是受众需要听的,即引导受众需求。   再来看大众传媒娱乐化,上世纪80年代,欧美开始出现媒介的娱乐化。“娱乐是一种消除日常生活中不满和紧张情绪的手段,可以采取多种实现形式”[2]。娱乐应当是使其作用对象产生愉悦感的一种方法和过程。而具体到大众传媒,则是通过信息传播过程,使受众在接受信息时产生愉悦???。这样看来,可以和受众发生共鸣,使受众产生愉悦感,便可以理解为是娱乐。例如,对于某些人,观看恐怖电影是一种娱乐,而对于另一些人,观看恐怖电影简直就是灾难;再如有些人把肥皂剧看得津津有味,而有些人则喜欢在记录片中找寻乐趣。有了这种广义的定义,我们便可以从内涵上来界定“大众传媒的娱乐”。再来具体到“大众传媒的娱乐化”,则需要从狭义与外延两方面来分别理解。大众传媒的娱乐化,不单单指报纸、电台、电视台娱乐性内容所占比重越来越大,新闻节目(版面)受到冷漠和挤压,而且新闻节目本身的娱乐性内容越来越多,严肃新闻也竭力用娱乐性来包装[3]。基于此,笔者认为所谓大众传媒娱乐化,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娱乐类节目“量”的泛滥;二是新闻类节目从形式到内容的娱乐化倾向。   在明确了上述两个概念之后,我们引进接受美学的相关理论,在接受美学的视角下进一步思考大众传媒娱乐化问题。“接受美学”这一概念于1967年被H.R.姚斯首次提出,由此奠定了接受美学的基本观点与理论基础。接受美学的核心是从读者出发,认为读者是文学活动的中心,没有读者的文学作品只不过是“可能的存在”,只有在接受活动中,它才能成为“现实的存在”[4]。当作品和读者的期待发生共鸣时,这部作品才真正拥有意义。经过几十年的发展,这一理论逐渐扩散到新闻传播学领域。从读者出发的观点类似于传播学中的“受众中心论”,在当前以市场为主导的消费时代,大多数媒体都需要走商业化道路,这意味着选择“受众中心论”才可以在竞争中存活。在媒体对大众的娱乐需求一味迎合进而致使大众日常接受的信息越来越娱乐化的过程中,这种“从读者出发”“从受众出发”的观点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然而,大众传媒如何能做到真正满足受众需求,笔者认为主要有三点。   第一,大众传媒应正确理解受众需求。从受众出发,并不是指一味向受众谄媚,而是切实关心受众需求。受众的需求也并非只是娱乐而已。   在接受美学理论中,“期待视野”的概念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总是要通过预告、信号、暗示等激发读者开放某种特定的接受趋向,唤醒读者以往阅读的记忆,将读者带入一种特定的情感态度中,开始便唤起一种期待。读者带着这种期待进入阅读过程,在阅读中改变、修正或实现这些期待”[5]。将读者广义化到信息传播的受众,由于大众的文化水平、生活环境、年龄结构等的差异性,其期待视野各自不同,由此造成受众需求的多元性或者说多元化的期待。作者需要对读者的期待视野进行理解、开发和满足。大众传媒亦是如此,它体现在对受众的期待进行理解、开发和满足。当前大众传媒娱乐化的现实就是对受众多元化期待的一种理解、开发和满足。然而不幸的是,大众传媒在一开始理解受众需求时就发生了偏差,以

文档评论(0)

189****768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