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生物竞赛 遗传学 绪论PPT.ppt

  1. 1、本文档共3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生物竞赛 遗传学 绪论PPT

遗传学 第一节 遗传学研究的对象和任务 遗传和变异 遗传 heredity 子代与亲代相似的现象 因为遗传,物种才能保持稳定性 变异 variation 子代与亲代、子代个体之间存在差异的现象 有了变异,生物才能进化,人类才能选育新品种 遗传、变异和选择 遗传和变异是一对矛盾 自然选择→形形色色的物种 人工选择→符合人类需求的动物、植物、微生物新品种 遗传学(Genetics)的定义 对遗传学的定义有很多种,至今没有统一。 遗传学是研究生物遗传和变异的科学。 遗传学是研究生物体遗传信息传递、遗传信息如何决定各种生物学性状发育的科学。 遗传学是研究基因的结构、功能及其变异、传递和表达规律的学科。 遗传学的研究内容 研究细胞到细胞,亲代到子代遗传物质的传递 研究细胞及其细胞内的染色体的结构和功能 研究遗传信息的存在形式 研究遗传信息表达的过程和规律 遗传学研究的任务 阐明生物遗传和变异的现象及其规律 探索遗传和变异的物质基础及其机制 指导动物、植物、微生物的育种实践 提高医学水平、防治遗传疾病,为人类健康服务 第二节 遗传学的发展简史 遗传学也是在人类的生产实践活动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汉朝的《汜胜之书》、后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求》 选种留种 古巴比伦人和亚述人 人工授精 这说明劳动人民对遗传和变异已有了一定的认识,但没有形成系统的遗传学理论。 19世纪中叶生物学有了突破性的进展 Lamarck(1744~1829) “用进废退”和“获得性状遗传” Darwin(1809~1882) 《物种起源》The Origin of Species(1859) 提出了以自然选择为中心的进化学说 Weisman(1834-1914) 新达尔文主义 种质连续论(thoery of continuity of germplasm) 多细胞的生物体由体质(somatoplasm)和种质(germplasm)两部分组成 体质由种质产生,种质在世代间是连续的 Mendel(1822~1884)是遗传学的奠基人 真正开始科学系统研究生物遗传和变异现象的人是mendel 1856~1864 8年豌豆杂交试验 1865年 《植物杂交试验》Experiment in Plant Hybridization 分离规律和独立分配规律 遗憾:无人能懂 遗传学的诞生 1900年 荷兰 狄弗里斯 H. de Vries 德国 柯伦斯 C. E. Correns 奥地利 柴马克 E. V. Tschermak 同时发现Mendel的论文 公认为1900年是遗传学的诞生年 Genetics 的由来 1905年 英国的贝特生 W. Bateson 根据希腊语“生殖”( generate)创造了Genetics一词,给遗传学正式定名 1901 W. Sutton 染色体在减数分裂期 间的行为是Mendel规律的细胞学基础 1905 G. Hardy and W. Weinberg 群体遗传平衡定律 1906 W. Bateson 发现性状连锁现象 1909 W. Johannsen 纯系学说 Morgan的贡献 T. H. Morgan 1866~1945 美国遗传学家 1910年以后,以果蝇为材料,证明基因位于染色体上,呈直线排列 提出了连锁遗传定律 提出了遗传学的染色体理论 1933年获得诺贝尔奖 1913 A.Sturtevant 绘制了第一张连锁遗传图 1927 H.Muller (1946年获诺贝尔奖获得者) X射线诱发突变 1937 A.Blackslee 秋水仙素诱发植物多倍体 1941 G.Fisher and E.Tatum 一个基因一个酶 建立了微生物遗传学和生化遗传学 获得1958年诺贝尔奖 DNA是遗传物质 1944 O.Avery 证明了DNA转化 1952 A.Hershey and M.Chase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试验,进一步证明DNA是遗传物质,获得1969年诺贝尔奖 McClintock的发现 1951 B. McClintock 转座子 1983 获诺贝尔奖 DNA结构的发现 1953 J.Watson and F.Crick 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模型 开辟了遗传学研究的新世代 1962年获得诺贝尔奖 1955 S.Benzer 基因的精细结构图 1958 M.Meselson and F.Stahl 证明了DNA的半保留复制 1958 A.Kornberg(1959年诺贝尔奖获得者)从 E. coli 中分离到了DNA聚合酶I 1959 S.Ochoa(1959年诺贝尔奖获得者)分离到

文档评论(0)

erfg4e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