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9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生物化学课件第十二章 DNA的生物合成PPT
2、引发(RNA引物合成):引物酶(DnaG)及引发体(其它的Dna蛋白) 原核生物复制时的RNA引物较长,真核生物的引物较短 3、链延长(形成磷酸二酯键):DNA聚合酶Ⅲ(原核)、DNA聚合酶α、δ(真核) 半不连续复制:先导链(领头链)、随从链 冈崎片段(Okazaki fragment):随从链中不连续合成的DNA片段。原核生物的冈崎片段较长,真核生物的冈崎片段较短 新合成链的延长方向:5’端→3’端 碱基配对:双链反平行,AT,GC配对 原核生物的链延长速度大于真核生物 4、终止(水解引物、填补空缺、连接DNA片段):DNA聚合酶Ⅰ(原核)、连接酶 原核生物 真核生物 起始点 1个 多个 引物 长 短 冈崎片段 长 短 链延长速度 快 慢 末端复制 少见 常见 DNApol Ⅰ、Ⅲ α、δ 连接酶的功能物 NAD+ ATP 真核生物与原核生物复制的主要差别 真核和原核DNA细胞复制比较 DNA损伤(突变)与修复 DNA Damage (Mutation) and Repair 第二节 遗传物质的结构改变而引起的遗传信息改变,均可称为突变。 在复制过程中发生的DNA突变称为DNA损伤(DNA damage)。 从分子水平来看,突变就是DNA分子上碱基的改变。 一、突变的意义 (一)突变是进化、分化的分子基础 (二)突变导致基因型改变 (三)突变导致死亡 (四)突变是某些疾病的发病基础 HO 5’ 3’ 3’ 5’ DNA连接酶 ATP ADP 5’ 3’ 5’ 3’ DNA连接酶在复制中起最后接合缺口的作用。 在DNA修复、重组及剪接中也起缝合缺口作用。 也是基因工程的重要工具酶之一。 功能 基本过程:原核3个阶段(起始、延长、终止),真核4个阶段(起始、延长、终止、末端复制) 三、DNA复制过程 (一)复制的起始 需要解决两个问题: 1. DNA解开成单链,提供模板。 2. 合成引物,提供3?-OH末端。 E.coli复制起始点 oriC GATTNTTTATTT ··· GATCTNTTNTATT ··· GATCTCTTATTAG ··· 1 13 17 29 32 44 ···TGTGGATTA-‖-TTATACACA-‖-TTTGGATAA-‖-TTATCCACA 58 66 166 174 201 209 237 245 串联重复序列 反向重复序列 5? 3? 5? 3? 1. DNA解链 原核生物复制时,DNA从起始点(origin)向两个方向解链,形成两个延伸方向相反的复制叉,称为双向复制。 复制中的放射自显影图象 A. 环状双链DNA及复制起始点 B. 复制中的两个复制叉 C. 复制接近终止点(termination, ter) ori ter A B C 真核生物每个染色体有多个起始点,是多复制子的复制。 习惯上把两个相邻起始点之间的距离定为一个复制子(replicon) 。复制子是独立完成复制的功能单位。 5’ 3’ ori ori ori ori 5’ 3’ 5’ 5’ 3’ 3’ 5’ 5’ 3’ 复制子 3’ Dna A Dna B、 Dna C DNA拓扑异构酶 引物酶 SSB 3? 5? 3? 5? 2. 引发体和引物 含有解螺旋酶、DnaC蛋白、引物酶和DNA复制起始区域的复合结构称为引发体。 3? 5? 3? 5? 引物是由引物酶催化合成的短链RNA分子。 引物 3 HO 5 引物酶 (二)复制的延长 复制的延长指在DNA-pol催化下,dNTP以dNMP的方式逐个加入引物或延长中的子链上,其化学本质是磷酸二酯键的不断生成。 5 3 5 dATP dGTP dTTP dCTP dTTP dGTP dATP dCTP OH 3 3 DNA-pol 3? 5? 3? 5? 解链方向 3′ 5′ 3′ 3′ 5′ 领头链 (leading strand) 随从链 (lagging strand) 顺着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