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突变和重组机理PPT.ppt

  1. 1、本文档共4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突变和重组机理PPT

(二)原核转座因子的类型 插入序列(IS) 类插入序列(IS-like elements) 复合转座子 TnA家族 第十二章 突变和重组机理 Chapter 12 The Mechanism of Mutation and Recomposition 教学时数:3学时 一 教学目的与要求:要求学生了解基因突变、自发突变、人工诱变的概念,掌握物理诱发因素及其作用机理,化学诱发因素及其作用机理,熟练掌握诱变的方法,达到能熟练应用物理和化学诱变方法进行动植物、微生物育种的目的。 二 教学重点:突变的分子机制,Holliday模型 ,转座子的转座机理, DNA损伤的修复方式。 三 教学难点:基因转变及Holliday模型 。 四 本章主要阅读文献资料: 1、P.C. Winner, G.I. Hickey H.L. Fletcher,Instant Notes in Genetics, BIOS Scientific Publishers Limited,1998.12. 2、王亚馥,戴灼华 主编:《遗传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6月版。 3、贺竹梅 编著:《现代遗传学教程》,中山大学出版社,2002年3月版。 4、朱军 主编:《遗传学》(第3版),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年1月版。 5、李振刚 编著:《分子遗传学》,科学出版社,2000年1月版。 6、张玉静 主编:《分子遗传学》,科学出版社,2000年4月版。 7、赵寿元,乔守怡 主编:《现代遗传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8月版。 8、蔡绍京,徐珊 主编:《医学遗传学》,科学出版社,2001年9月版。 本章结构 The structure of this chapter 第一节 基因突变的分子基础 第二节 重组的分子基础 第三节 转座遗传因子 第四节 DNA损伤的修复 基因突变的分子基础 按突变发生的原因分类 自发突变(spontaneous mutation):在自然状况下发生的突变。 诱发突变(induced mutation):有机体暴露在诱变剂中引起的突变。 一.自发突变的分子基础 自发突变可能由DNA复制错误,自发损伤和转座因子等多种原因引起。 (一)DNA复制中的错误 遗传物质是DNA,DNA复制是半保留复制,如果发生错误,引起碱基替换(base substitution), 即一对碱基被另一对碱基替换,造成DNA遗传信息的改变。从而导致基因突变。 正常情况下,A-T配对,氨基态的腺嘌呤(A)只与胸腺嘧啶(T)配对,但有 时可转变成稀有的亚氨基形式,可以与胞嘧啶配对,形成A-C, 再经一次复 制,DNA分子中的A-T对变成了G-C对. 这种互变异构可以在DNA复制中自发产 生。 碱基替换可以分为转换和颠换: 1.转换(transitions):嘌呤替代嘌呤,或嘧啶替代嘧啶。 A?G或G?A , T?C或C?T 2.颠换(Tran versions):嘌呤替代嘧啶,或嘧啶替代嘌呤。 A?C, A?T , C?A, T?A 3.移码突变(frame-shift mutation):在DNA复制中发生增加或减少一个或几个碱基对所造成的突变。移码突变可造成蛋白质分子发生较大的结构改变。 ACG GCT TCA AAG AAC AGG CTT CAA AGA ACC (二) 自发损伤(spontaneous lesions) 即自然产生的DNA损伤引起突变,如脱嘌呤和脱氨基等。 1.脱嘌呤:最为常见,由于DNA分子中碱基和脱氧核糖间的糖苷键受到破坏,从而引起一个鸟嘌呤(G)或腺嘌呤(a)从DNA分子上脱落下来。造成DNA损伤,产生无嘌呤位点,在DNA复制中引入错误;或由修复系统移去无嘌呤位点或插入一个碱基而引起突变。 2.脱氨基:胞嘧啶脱氨基变成U,U与A配对,结果使 G-C对变成 A-T对(转换)。 3.氧化性损伤:个体自然产生的氧化基,氧化物如超氧自由基,氢氧自由基及过氧化基等,能对DNA造成氧化性损伤,引起突变,导致人类疾病。 烯醇式结构 二 诱发突变的分子基础 是由各种诱变剂(物理或化学的)诱发的突变。诱变剂可以取代碱基,改变碱基或破坏碱基,使DNA发生错配,而引起基因突变。 (一)碱基类似物:与碱基结构类似,可替代正常碱基掺入DNA分子,引起碱基替换。如5-溴尿嘧啶(BU)是胸腺嘧啶T的类似物,可掺入DNA分子中。BU有两种互变异构体酮式和烯醇式。酮式与A配对,而烯醇式与G配对,这样很容

文档评论(0)

erfg4e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