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第9章微生物生态2015PPT.ppt

  1. 1、本文档共9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9章微生物生态2015PPT

第9章 微生物生态;本章主要内容; 在一定的空间内生物的成分和非生物的成分通过物质循环和能量流 动互相作用、互相依存而构成的一个生态学功能单位。;第一节 自然界中的微生物;一、空气中的微生物;二、水体中的微生物;严重污染的水会通过食物链的生物放大作用 危害人类健康;(二)海水;Micrococcus aquivivus (水活微球菌) 最适生长条件: 600个大气压。;“科学家们下海去!”;从永冻冰层分离微生物;;南极Vostok湖冰芯样品中的微生物;(三)水体的富营养化作用和“水花”、“赤潮”;(三)水体的富营养化作用和“水花”、“赤潮”;(三)水体的富营养化作用和“水花”、“赤潮”;上述过程又称富营养化作用,它是水体受到污染 并使水体自身的正常生态失去平衡的结果。;;三、土壤中的微生物;;1)土壤微生物的数量和分布主要受到营养物、含水量、氧、温度、 pH等因子的影响,并随土壤类型的不同而有很大变化。;;20世纪80年代,美国能源部----- 地下科学计划(Deep Subsurtace Program);四、工农业产品上的微生物;微生物在各类工业产品上的生长所造成的产品 的霉腐给人类造成了巨大的损失!;2.食品、农副产品上的微生物;可采用多种方法防止微生物对食品等的破坏;2.食品、农副产品上的微生物;五、极端环境下的微生物;7、抗辐射微生物 对辐射仅有抗性或耐受性, 而不是“嗜好”。 与微生物有关的辐射有可见光、紫外线、X 射线和γ 射线, 其中生物接触最多、最频繁的是太阳光中的紫外线。 生物具有多种防御机制, 或能使它免受放射线的损伤, 或能在损伤后加以修复。 抗辐射的微生物可作为生物抗辐射机制研究的极好材料。 1956 年,Anderson从射线照射的牛肉上分离到了耐放射异常球菌(Deinococcus radiodurans)。此后, 又从以杀菌为目的进行放射线照射的食品、医疗器具或饲料等样品中,分离到了多种抗辐射细菌。 耐放射异常球菌在一定的照射剂量范围内, 虽已发生相当数量DNA 链的切断损伤, 但都可准确无误地被修复,使细胞几乎不发生突变,其存活率可达100% 。;研究意义: ;六、未培养的微生物;六、未培养的微生物;;;六、未培养的微生物;;;;六、未培养的微???物;The Search for Unrecognized Pathogens. Science, 21 May 1999, 284 (1308-1310);;六、未培养的微生物;小 结;第二节 微生物与生物环境间的相互关系;生态系统(ecosystems):生物群落和它们所生活的非生物环境结合 起来的一个整体,是生物圈的组成单元。;微生物生态的研究特点:;微生物间的相互作用 (Microbial Interactions);主要介绍微生物间及微生物与其它生物间最常见的几种相互关系:;Examples of Protocooperative Processes;一)微生物间的互生关系;一)微生物间的互生关系;一)微生物间的互生关系;二)人体肠道正常菌群;环境条件改变或着生部位改变:;可以通过口服某些活的微生物制剂来治疗由于正常菌群失 调而导致的腹泻,例如,含蜡状芽胞杆菌(B cereus)的 “促菌生”,含地衣芽胞杆菌的“整肠生”等,它们都是通过 芽孢杆菌的生长,为肠道重新创造良好的厌氧环境,促使 肠道内正常的厌氧菌的生长繁殖,这类活微生物制剂又称 微生态制剂。 ;二、共生;地衣-----藻类和真菌的共生体;;一)微生物间的共生关系;二)微生物和植物间的共生关系;菌根(Mycorrhiza) ;三)微生物与动物的共生关系; 内共生:昆虫与其细胞内的共生性细菌;2. 与反刍动物的共生关系;;3、深海火山口细菌与蠕虫的共生关系;;三、寄生;一)微生物间的寄生;二)微生物与动植物间的寄生关系;四、拮抗;五、竞争;微生物间的捕食现象:;捕虫菌目(Zoopagales)在长期的自然进化中形成的特化结构, 特化菌丝构成巧妙的网,可以捕捉小型原生动物或无脊椎动物, 捕获物死后,菌丝伸入体内吸收营养。;第三节 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微生物可以在多个方面但主要作为分解者而在生态系统中起重要作用;一、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地位;二、微生物与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微生物在碳素循环中作用: 二氧化碳合成有机物; 将含碳有机物分解为二氧化碳。;氮循环 ;硫的循环;磷循环 ;第四节 微生物与环境

文档评论(0)

erfg4e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