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十四章 分支杆菌属PPT
第十四章分枝杆菌属;1882年Koch发现结核杆菌为结核病的病原菌,1886年Lehmann与Neumann将其正式命名为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MTB),简称结核杆菌
结核杆菌与麻风杆菌是主要的致病菌
本属细菌的特点为细胞壁含有大量脂质,这与其染色性、抵抗力、致病性等密切相关;结核病是一种古老的疾病。从新石器时代人类的遗骨和古代木乃伊的骨关节的病理组织中,已发现人类在史前时代已患过结核病。
中国医史中,结核病最早记载于《内经》并形容为“虚痨”之症。古代文献有提及肺痨为痨虫于肺所致,但未能确定致病的成因。 ;19世纪,结核病在欧洲和北美大肆流行,散布到社会的各个阶层,生活困顿的人群成了结核病的温床。而且是当时造成死亡的主要原因,被人们称为“巨大的白色瘟疫”。
许多当年杰出的人物罹患结核病:雪莱、席勒、勃朗宁、梭罗等。结核病的流行甚至影响了诗人和艺术家的思想。 ;德国科学家Robert Koch在1882年发现了一种特殊的微生物——结核杆菌,结核病的致病细菌。他还证明了这种微生物是可以在培养基里培养出来的。这一发现使得结核的实验研究成为现实。;据WHO预计,目前全球约20亿人已感染了MTB。
全球现有TB病人2000万。
TB的死亡将达历史最高水平,全球每天有8000人死于TB,每年约300万人死于TB 。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TB的形势尤其严峻,全球98%的TB死亡和95%的新发TB都是在发展中国家。;;我国属于全球22个TB高负担国家之一,TB的患病人数在世界各国中居于第2位。我国TB的流行具有“五多一高”的特点:
MTB感染人数多。
现患肺TB病人多。
TB死亡人数多。
耐药TB人多。
农村TB人多。
传染性肺TB患者疫情居高不下。;第一节 结核分枝杆菌;1.形态与染色
结核杆菌细长略弯曲,端极钝园,大小约1~4×0.4 μm,呈单个或分枝状排列,无荚膜、无鞭毛、无芽胞。
在陈旧的病灶和培养物中,形态常不典型,可呈颗粒状、串珠状、短棒状、长丝形等。; ;2.培养特性与生化反应;结核杆菌培养的菌落;金胺染色;“谗、懒、顽、变”;“顽” :对某些理化因素抵抗力较强
抗干燥:在干燥痰中可生存6-8个月,
附???尘埃上传染性可保持8-10d;
抗酸碱:抗6%H2SO4或4%NaOH达30min
抗染料:1:13000孔雀绿或1:75000结晶紫
;;;;二、致病性与免疫性
;分枝菌酸 (mycolic acid) – 可游离存在或
与多糖结合成糖脂。
腊质D(wax-D) - 肽糖脂与分枝菌酸的复合物,
可引起迟发型超敏反应, 并具有佐剂的作用。
;多糖 : 能非特异性刺激机体免疫功能;
荚膜多糖与粘附、抗吞噬作用有关 。;原发感染;;;;多发生于成年人
诱发因素:原发病灶中潜伏的结核杆菌;
外界的结核杆菌再次侵入。
感染特点:病灶局限,钙化、纤维化,一般不
累及邻近淋巴结,但易发生干酪样
坏死和形成空洞,菌随痰排出,称
为开放性肺结核。;3.免疫性; 第1次 10~14天结菌 健康豚鼠 局部
皮下注射
出现溃疡,不易痊愈 附近淋巴结肿大
扩散全身 多数豚鼠死亡
(原发感染特点); 第2次 1~2天结菌 存活豚鼠 局部较
皮下注射
浅溃疡,易痊愈 附近淋巴结不肿大, 结菌不扩散全身 豚鼠无死亡
(原发后感染特点);
Mφ 活化
rRNA T细胞亚群————
递呈
IL-2 抑制Mφ内结菌繁殖
等
IFN-r 活化Mφ杀灭结菌
;
结核菌素 Mφ 活化
另一亚群T细胞——
蜡质D 递呈
IL-1 抑制Mφ移动
等 增强Mφ内结菌繁殖
IL-6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