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汉魏六朝玄门文学思想研究
内容摘要
汉魏六朝道教典籍和重要的道教人物都有对文学活动独特的理解、认识和阐释。这些认
识或因道教的仙学思想而生,或与道教的宗教神学理论相通,形成了有道教特色的道教文学
思想。汉魏六朝的道教文学思想又对此时的道教文学创作起了重大的导向作用,大量的道典
中的仙道文学作品就是这种导向的结果l这些作品对汉魏榈道教又产生了深刻的辅教作
用,推动了道教的发展。同时,汉魏六朝道教文学思想对此时教外文人的文学创作、大量文
学理论问题的探讨和文学理论观点的形成与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所有这些,都是本文以
拓荒者的身份尝试性的探讨、挖掘和总括的结果。
全文共分四章和结语五个主体部分.
第一章详细地挖掘了早期道教典籀如‘太平经、‘老子怒尔注}、‘老予河上公章句》、
‘周易参同契》所蕴含的道教文学观念。‘太平经,从万物有灵的神学观出发,认定。文”
是由“欺神”造作的文饰之章,它的产生又与地理方位紧密相联。真正有实用价值的“文”
是能让人延年益寿的精神产品。“文”的形成又是天地自然之气、元气所结,气又有善恶正
邪之别,因此“文”有好恶之分。这些观点,都体现了较浓的道教神仙色彩。在文与气的关
系上,‘太平经)先于曹丕提出文气的因果逻辑,对魏晋六朝的文气说具有导夫先路的作用。
除周易参同契》外,其他三部道典都以老庄素朴归真的文学思想为依据,大力反对浮华雕
饰的文章观念,倡导自然淳朴的文风。隐喻是文学创作的一个最重要表现手法,‘周易参同
契》非常重视其对文章和蛊教的辅助作用。由‘周易参同契》、《黄庭经》构成的隐语系统是
后来许多信仰道教的文人之作语言晦涩深奥的一个远因。
第二章认为葛洪是两晋时期道教文学思想的杰出代表,他丰富和发展了早期道教的文学
观念,使道教文学思想全面化、系统化,举凡文学的“本”论、文体论、宦Ij作论、风格论、
鉴赏论、进化论,都构成了一个非常系统的理论框架。在仙学与文学思想的关系上,他比早
期道教认识得更深刻,仙可学致的生命进化理论是他今胜于古的文学进化论的理论基础;神
仙察受星气之说是他星气之清浊决定文风之“参差万品”的文学思想的神学依据;骨骰健朗
的养生理论是他文章骨气说的指导思想……更有价值的是,葛洪的许多道教文学观点对同时
及南北朝许多文学理论思想的形成发生了较大的影响,甚至或直接或间接为一些理论家所借
鉴。
笫三章揭示了汉魏六朝道教文学思想所发生的转变。转变的重要标志是通过道教的修炼
操持和仪式表演来蕴含对文学艺术的认识。陆修静建立和完善的灵宝斋醮仪式表演把文艺的
歌舞乐融为一体,表演的诸程式已酝酿戏剧的诸因素。体现了他对戏剧表演的艨胧认识。寇
谦之主张在修炼中实行音诵制则体现了道教修持与儒家礼乐教化的统一。
第四章指出,以陶弘景为代表的上清派道教在弘扬魏晋神仙道教和灵宝斋醮理论的优良
传统的基础上,把道教修持推向了更高层次的发展,以更为清雅的存思、玄想、内观、守静
作为道教修炼的主格调,这完全是一种艺术化的心灵净化,更具有艺术的特质。用这种艺术
手段创作的大量的上清派仙歌、仙话、步虚词,以其丰富的想象、大胆的夸张、铺厉的语言
体现了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它们的神奇幻境、奇特题材又焕发了六朝文学家的主观情思.
提升了文人创作的思想境界,推动了六朝浪漫主义文学思潮街发展。
结语部分总结概括了汉魏六朝道教文学思想的总体特征为。神秘玄奥的“天文”观念,
自然求真的思想倾向.质朴简洁的风格理论.仙学与文思永乳交融。
关健词 汉魏六朝 道教 文学思想
2
Abstract
Eitherthebooksandrecordsorthe Han
ofthe Wei
personages Dynasty,the
andthe Taoismhastheirown
Dynasty Six-Dynasty
and abouttheliteratureaction.Allofthesethinksraisedorinterlinked
explanations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