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中选修课 中医学小知识 第六讲 药材实践PPT课件
中医学药材实践2013.12.24;药名:柴胡
别名:茈胡、地薰《神农本草经》,
山菜、茹草《吴普本草》,
柴草《品汇精要》,
芸蒿《本草纲目》。
性味归经:性微寒,味苦、辛,归肝经、胆经,具疏肝利胆、疏气解郁、散火之功效。
功能:透表泄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
主治:治感冒发热、寒热虚劳发热。小儿痘疹余热,面黄肌瘦腹部膨大,疟疾,肝郁气滞,胸肋胀痛,脱肛,子宫脱落,月经不调。;用法用量:煎服,3~10克。解表退热用量宜稍重,且宜用生品。疏肝解郁宜醋炙,升阳举陷可生用或醋炙,其用量均宜稍轻。
生态环境:生于沙质草原、沙丘草甸及阳坡疏林下。
资源分布:原产中国,主产于湖北、四川等地。朝鲜、日本、苏联也有分布。
药材基源:该品为伞形科植物柴胡或狭叶柴胡的干燥根或全草。按性状不同,前者习称“北柴胡”,后者称“南柴胡”。
;药名:苦杏仁。
别名:杏仁。
蔷薇科植物山杏,夏季采收成熟果实,除去果肉及核壳,取出种子,晒干。
主治功能:降气止咳平喘,润肠通便。用于咳嗽气喘,胸满痰多,血虚津枯,肠燥便秘。
主产地:内蒙古、吉林、辽宁、河北、山西、陕西。
杏仁的适宜人群:一般人群均可食用
1. 有呼吸系统问题的人更适合;癌症患者以及术后放化疗的人适宜食用;
2. 婴儿慎服,阴虚咳嗽及泄痢便溏者禁服。;药名:蒲公英。
别名:在江南被叫作华花郎。
菊科,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头状花序,种子上有白色冠毛结成的绒球,花开后随风飘到新的地方孕育新生命。
化学成分:蒲公英植物体中含有蒲公英醇、蒲公英素、胆碱、有机酸、菊糖等多种健康营养成分。
功效:利尿、缓泻、退黄疸、利胆等。蒲公英同时含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微量元素及维生素等,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可生吃、炒食、做汤,是药食兼用的植物。 ;药名:合欢皮。
别名:叶互生,伞房状花序,雄蕊花丝犹如缕状,半白 半红,故有“马缨花”、“绒花”之称。
为豆科植物合欢的干燥树皮,呈卷曲筒状或半筒状。外表面灰棕色至灰褐色,
性味:甘、平。
功效:解郁、和血、宁心???消痈肿、治心神不安、忧郁、失眠、肺痈、痈肿、瘰疠、筋骨折伤。;药名:焦栀子
来源:本品为栀子的炮制加工品。
制法:取净栀子,或碾碎,置热锅中,用中火炒焦存性,果皮内面和种子表面为黄棕色或棕褐色,放地上去火气,放凉备用。
性状:本品形状同栀子或为不规则的碎块,表面焦褐色或焦黑色。果皮薄而脆,内表面棕色,种子团棕色或棕褐色。气微,味微酸而苦。
性味归经:苦,寒。归心、肺、三焦经。
功能主治:凉血止血。
用法用量:6~9g。
贮藏:置通风干燥处。;药名:甘草。
药用部位是根及根茎,药材性状根呈圆柱形,长25~l00cm,直径0.6~3.5cm。外皮松紧不一,表面红棕色或灰棕色。根茎呈圆柱形,表面有芽痕,断面中部有髓。气微,味甜而特殊。功能主治清热解毒,祛痰止咳、脘腹等。
性味归经:甘,平。入脾、胃、肺经。
功能主治: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用于脾胃虚弱,倦怠乏力,心悸气短,咳嗽痰多,脘腹、四肢挛急疼痛,痈肿疮毒,缓解药物毒性、烈性。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9克(大剂量30~60克)。外用:适量,煎水洗渍;或研末敷。;药名:桔梗
别名:包袱花、铃铛花、僧帽花。
桔梗科桔梗属植物,多年生草本,叶子卵形或卵状披针形,花暗蓝色或暗紫白色;朝鲜族人用作野菜食用;其根可入药,有止咳祛痰、宣肺、排脓等作用。
性味归经:味苦;辛;性平。归肺经。
功效:宣肺、祛痰、利咽、排脓、利五脏、补气血、补五劳、养气。
主治:咳嗽痰多、咽喉肿痛、肺痈吐脓、胸满胁痛、痢疾腹痛、口舌生疮、目赤肿痛。用于咳嗽痰多,胸闷不畅,咽痛,音哑,肺痈吐脓,疮疡脓成不溃。;;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