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鞅“刑赏”之法探析.docVIP

  1. 1、本文档共2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商鞅“刑赏”之法探析.doc

商鞅“刑赏”之法探析   商鞅是先秦时代早期法家著名代表人物,也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他围绕 “农战”所制定和推行的一系列改革措施,不仅使秦国实现了 “富国强兵”的目标,也为秦国后来统一六国夯实了基础。商鞅制定和推行的一系列改革措施之所以能被贯彻落实并取得成效,靠的是“刑赏”的推动,而 “刑赏”则是 “法”得以实施的重要手段。换言之, “法”既是具体的法令、政策,也是商鞅政治思想的理论核心或核心理念,又是 “农战”和 “刑赏”的内在规范。因此,在法哲学视角下审视并反思商鞅之 “法”①的含义和目标,有助于理解商鞅政治思想的要旨,并为当前的法治中国建设提供借鉴。   一、商鞅之 “法”的含义      《商君书》中,有关 “法令”、 “法制”以及 “法”的表述非常多,比如: “言不中法者不听也,行不中法者不高也,事不中法者不为也”[1]131; “民众而奸邪生,故立法制为度量以禁之”[1]130,“法令者,民之命也,为治之本也”[1]144; 等等。从基本语义层面分析,商鞅所描述的“法令”、“法制”和 “法”等同于现代意义上的法律、禁令。商鞅所制定的一系列有关农战的奖惩措施,就是比较具体、明确的法律、禁令,如 《垦令》中颁布的 20 条垦荒法令。同时,商鞅对“法”也有明确的定义,即 “法者国之权衡也”[1]83.这一概念从政治思想和政治制度层面道出商鞅之 “法”的含义,即 “法”不仅是一种理想的治理国家、组织社会、建立秩序的政治原则、路线和方略; 而且又具有 “使法必行之法”的深层意涵---制定相应制度以保障 “法之必行”并最终实现天下大治。正因如此,商鞅所主张之法律的规范性、公开性、公平性、通俗性等特征[2]42-44才得以凸显,他的一系列政治原则、路线和方略也有了可以实施或实现的载体。   ( 一) 政治思想层面的含义---使 “法之必行”      在政治思想层面,商鞅之 “法”指的是一种理想的治理国家、组织社会、建立秩序的政治原则、路线和方略,体现了商鞅系统而完备的法治思想理论。较之基本语义层面上的 “法”,政治思想层面上的 “法”更能凸显商鞅政治思想的特质。在 《商君书》中,商鞅将其表述为 “缘法而治”[1]130、“任法而治”、“以法相治”[1]137、“垂法而治”[1]61等,意指依靠法律的强制性和规范性来约束臣民乃至君主,达到国富民强的目标,并最终实现天下大治。就此而言,商鞅之 “法”是对《管子》“以法治国”①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即 “以法治国”作为商鞅之 “法”的深层结构,其含义主要是: “明主治国,惟法是视,不仅要立法创制,而且要坚守法令度量,做到动无非法,依法赏诛而不阿贵不遗贱。”[4]2亦如有学者所言: “法家政治哲学,有一个共通的原则,便是认定 法#39;为一切之规范,为治国之张本。”   [5]4同样,在政治思想层面商鞅之 “法”也以此为 “张本”,并通过 “法的统治”将其实现。   政治思想层面的 “法”,即商鞅的法治思想包含了 “以法为治”, “生法者君也”, “法之必行”,“救世、富强、致治、尊君”等四大互相关联的要义。[4]8其中,“法之必行”是商鞅法治思想的关键; 无此,即使有法可依,也难以实现 “救世、富强、致治、尊君”的政治理想。那么,商鞅如何使 “法之必行”呢?   其一,要使 “法之必行”,必须使所颁布的法律、禁令取得公众的充分信任,即具有公信力。   商鞅认为, “法在推行和严格执行过程中是一个严肃性、权威性和有效性的诚信问题。这是迈向rsquo;法治最为关键的一步,因为这事关法律的威慑力。一旦身处上层的权贵破法不罚,身处下层的民众就难以建立起对新法和国家的信赖”.[2]43《史记·商君列传》中记载商鞅 “徙木立信”的故事正说明这一点。同时,商鞅也道出了新法乃至国家获得公众信赖的重要性, “民信其赏则事功成,信其刑则奸无端”[1]82; “夫民力尽而爵随之,功立而赏随之,人君能使其民信于此如明日月,则兵无敌矣”.   其二,要使 “法之必行”,必须保证所颁布的法律和禁令完全公开、通俗易懂。商鞅主张公布成文法,并在 《定分》篇再三强调其 “法”要 “明白易知”; 同时,又主张 “为法令置官也置吏也、为天下师”,以利于法律、禁令的普及,使妇孺皆知。因此, “圣人立天下而无刑死者,非不刑杀也,行法令明白易知,为置法官吏为之师以道之,知万民皆知所避就,避祸就福而皆以自治也”.[1]146可见,完全公开、通俗易懂的法律、禁令,不仅是 “法之必行”的前提,也是实现万民自治的基础。从秦国 “妇人婴儿,皆言商君之法”[6]71可以看出,普法教育的确取得了十分显著的效果。   其三,要使 “法之必行”,必须坚持法的公平性。商鞅将法的公平性视作 “壹刑”,也就是司马迁所称的 “不别亲疏,不殊贵

文档评论(0)

zhangningclb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