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诗歌中的景物意象语义特征比较.docVIP

英汉诗歌中的景物意象语义特征比较.doc

  1.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英汉诗歌中的景物意象语义特征比较.doc

英汉诗歌中的景物意象语义特征比较   一 诗歌意象   意象是构成诗歌的基本要素,是一首诗最凝练、最精华的部分。诗人在创作诗歌的过程中,就是寻找外界物体作为对象来表达复杂的思想感情。当人的精神世界与客观世界有机结合并融为一体时,就产生了诗歌中必不可少的元素—意象。   从语言学的角度讲,意象就是表象性的语词,是人类共同语言的共同情感在深层意识中的积淀。[1]诗歌意象是以语言为载体的,离开语言,意象也就失去了其存在的现实依据。因此,从语言学的角度对意象进行研究,尤其是对英汉诗歌中意象的语义进行对比,可以挖掘诗歌意象的语言建构及生成机制,并揭示出其蕴含的深层次的民族文化问题。   诗歌意象本质特征就是其隐喻性。诗歌语言相对于日常语言来说,被称为“隐喻式的语言”。[2]英国诗论家刘易斯说: “隐喻是诗歌的生命原则,是诗人的主要文本和荣耀。”[3]隐喻不仅是人类认知世界的一种基本方式,也是一种修辞手段。诗人在建构诗歌意象时,其思维方式和修辞手段都是隐喻性的。通过对不同事物的选择,诗人将主观情感投射于客观物象并与其有机融合。   二 诗歌意象的语义特征   1. 多层性   中西方都把诗歌看作一个多层级的审美结构系统。我国的刘勰在《文心雕龙·隐秀》中指出“情在词外曰隐,状溢目前为秀”。“秀”既是诗歌的表层意义结构,“隐”即为深层意义结构,两者互为表里,相互依存。在西方,黑格尔区分出艺术作品的两个层面,一是“外在形状”,二是“内在的生气,情感,灵魂和精神”。同时“内在显现于外在,外在又引申至内在”。在意象创作的过程中,诗人把自身的经验和感受融入了世间万物,通过诗歌语言将其表达和传递出来。从这个角度说,意象在呈现客观物象的同时必定带有作者的主观意愿和感情倾向。   诗歌意象一方面作为日常语言存在着,承载着抽象概括的概念意义,另一方面它又作为审美形态存在着,传递着深层次的审美意义。[4]作为日常语言的语词具有高度概括性,可揭示出同类事物的共性。而作为诗歌语言中的意象侧重的则是事物的特殊性,也就是同一事物在不同民族文化下的个性。最典型的就是中外诗歌中的月亮,就其本身而言,作为自然界的客观物象,月亮本身有着盈亏圆缺的变化,且给人一种深沉、含蓄、朦胧甚至忧伤的美感。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日为阳,月为阴,月亮具有一种阴柔之美,充满神秘色彩的“月”负载着深沉的文化内涵: 诗人常以望月思乡作为主题,如杜甫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等。   《月下独酌》中“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反映了诗人李白孤独落寞、超然脱俗的心态。而月亮的升落盈亏也引发了诗人对世事无常的感慨,最出名的就是苏轼《水调歌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英美诗人在借月抒情时,也往往融入作者的主观感受,但其内涵远没有我国诗歌那么丰富,如英国诗人勃朗宁的《夜会》“又大又黄的半月挂得低,梦中惊醒的浪花在蹦跳”表现了在明月下诗人迫切会见爱人的欢欣之情。此外,还有雪莱的《问月》、华兹华斯的《我有过阵阵莫名的悲痛》中都通过月亮意象来烘托情境并表达思想感情。   2. 多义性   人类语言的产生一定离不开其民族文化,必定蕴含着该民族的各种文化要素。因此,意象除了其本身的概念意义外,往往还包含着在此基础上所引申的多种具有该民族特色的文化含义。[4]如风是自然景象之一,英汉诗歌中有不少以“风”为意象的作品。在中国诗歌中,“东风”一向是中国人崇尚的,诗人们多以“东风”来描写春意,象征着万物复苏、生机勃勃。如李白《落日忆山中》“东风随春归,发我枝上花”,南宋词人辛弃疾《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以及朱熹的“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等。在英语诗歌中,“west wind”则常常表达“美好、欢乐”之意。最出名的当属雪莱的《西风颂》“狂暴的西风将枯死的落叶横扫,将一切腐朽打破”,在这首诗里,西风已经成了一种象征,一种打破旧世界、创造新世界的精神。   而英国诗人乔叟的长篇诗歌《坎特伯雷故事集》中的“zephyrus”即是“西风”,象征着春风下田野复苏、万物生长的景致。又如梅斯菲尔德《西风》“这温暖的风是西风,它充满着鸟儿的叫唤”,歌颂了西风带来的生气和活力。   此外,诗歌意象的多义性还体现为同一时代,甚至是同一作家的诗歌中同一意象的不同涵义。如李白的《劳劳亭》“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春思》“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帷”以及《春夜洛城闻笛》“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这三首诗中的“春风”分别代表了离别之苦、爱情之思和思乡之切。有时,诗人为了避免落入俗套,还赋予了“春风”全新的语义,如贺知章的《咏柳》中的“二月春风似剪刀”,“春风”被比作一把拿在勤快又灵巧的姑娘手中的剪刀,这样的比喻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作为诗歌鉴赏中最基本的审美单位,意象的多义性体现了诗人对同一意境截然不同的情

文档评论(0)

zhangningclb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