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试论东西方不同文化背景下的“隐”_论文.docx
试论东西方不同文化背景下的“隐” 论文摘要:中国东晋时期的陶渊明与美国19世纪超验主义作家梭罗,前者乃“古今隐逸诗人之宗”,后者以《瓦尔登湖》著称于世,虽二者生活的时代背景及国度大相径庭,却都被后人奉为“隐士”。本文试比较两者的隐逸生活,并得出二者的异同。
论文关键词:陶渊明;梭罗;隐逸;比较
一、引言
有人说,归隐于自然,一种智者的人生观。我国历史上东晋时期的陶渊明开启的诗人归隐文化并非一个国家,甚至一个时代的独有现象。相比较,在美国的梭罗经历和其极力倡导的湖畔生活同样契合这样一种文化内涵底蕴。
放眼陶渊明的代表作,大多数都在向世人阐述的是其向往自然的田园生活的心境,这在当时有其自身的原因和背景,可以看作是不畏权贵的一种气节,更是大隐于市的精神境界。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这是陶渊明的《归园田居》,描述了作者出仕以后赏心悦目的田园生活及其乐趣,从简短的文字中我们深深体会到诗人那颗强烈的归隐之心。事实也如此,陶渊明41岁辞归,自此终身不仕,一直过着躬耕自给的田园生活。
而在陶渊明之后1000多年,美国有一个著名的作家亨利?戴维?梭罗,在康科德镇原本很平静的生活,受到导师爱默生的影响,对超验主义的另一番独到的见解,并且亲身感悟自然,体验恬静的湖畔生活。1845年3月,他借了一柄斧头,孤身一人,跑进了无人居住的瓦尔登湖边的山林中,自己砍材,在瓦尔登湖畔建造了一个小木屋,并在小木屋住了两年零两个月又两天的时间。在这两年多的时间里,梭罗自食其力,他在小木屋周围种豆、萝卜、玉米和马铃薯。他完全靠自己的双手过了一段原始简朴的生活。可以看做是一段隐居的生活,并写下了著名的《瓦尔登湖》。该书将自然生活阐释的淋漓尽致,令人神往。特别是书中贴近自然的极致唯美的文字描述,在那个推崇工业文明的社会,对比鲜明。
陶渊明和梭罗都试图摆脱现实的种种束缚,来到山林过起了“隐逸者”的生活,并且在各自的隐居生活期间都用文字记录下了各自不同的生活。那么,作为中西方的代表,人们在提到“隐者”时,不免会将二者相提并论,并作比较。虽然两者为对抗现实的选择了同一的方式,笔者认为通过二者的比较是可以找出其共同性和差异性的。
二、回归自然的一致
虽然陶渊明与梭罗分属于中西方不同的文化背景——陶渊明深谙中国传统孔孟之道以及老庄哲学,另一方面,梭罗沿袭的是美国自由观的传统,但他们在实践行动上同样选择“隐逸”。至少对于他们来说,隐逸自然、返璞归真被看作是在物欲横流的现实社会保全人的完整性的明智选择。
陶渊明在自己的诗作中字里行间流露出从世俗社会遁退、归耕山林、隐逸田园的精神思想,如:他在《归园田居》中描述到“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归园田居五首》)“羁鸟”、“池鱼”系现世中为世俗所困的芸芸众生包括他自己的真实写照,要想逃离这久困于己的世俗“樊笼”,大概归隐山林,过闲云野鹤般的生活,才能得到真我的实现。“返自然”再次强调和点出了诗的主题和诗人的心境,因为这既奠定这组田园诗的基调,也是诗人人生理想和憧憬。
同样,梭罗在《瓦尔登湖》中有过类似的表述:“大部分的奢侈品,大部分的所谓生活的舒适,非但没有必要,而且对人类进步大有妨碍。所以关于奢侈和舒适,最明智的人生活得甚至比穷人更加简单和朴素。”由此,对于社会的喧嚣与浮躁,以及那些所谓的“奢侈品”和“生活的舒适”都只不过是通往我们质朴生活的一种阻碍。简单才是最自然,梭罗如是说。
三、内心的升华的同一
陶渊明隐遁后的田园生活是躬耕劳作,早出晚归辛勤耕作。有如《归园田居》:“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又譬如:“清晨闻叩门,倒裳往自开。问于为谁欤,田父有好怀。壶觞远见候,疑我与时乘。”这些诗句折射出诗人当时已经近乎融入了山林生活。田园生活已经成为了他生活的全部内容。从精神层面来看陶渊明达到了他当初归隐的目的,内心世界真正从“久在樊笼里”的挣扎与苦痛中得到了解脱升华。
“当我的锄头叮当地打在石头上,音乐之声传到了树林和天空中,我的劳役有了这样的伴奏,立刻生产了无法计量的收获。我所种的不是豆子,也不是我在种豆;当时我又怜悯又骄傲地记起来了,我的一些相识的人特地到城里听清唱剧去了。”在瓦尔登湖畔,除了漫步、阅读、与大自然对话,梭罗生活中的另外一个重要的内容就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抖音教育培训类目达人准入考试标准答案.pdf VIP
- 致远OA 7.1报价单文档.xlsx VIP
- 二级学院专业技术岗位设置与聘用管理实施细则.doc VIP
- 人工智能背景下的高中政治教学策略与实践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B737襟翼非正常情况的判定与处置.ppt VIP
- 关于学校人工智能赋能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pdf VIP
- 种子生产的意义和品种防杂保纯.ppt VIP
- 体育教育学 课件全套 陈洁 第1--10章 体育教育思想---重要法规文件选编.pptx
- 完整word版小学残疾儿童送教上门教案.pdf VIP
- 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护理配合.doc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