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MassTransfer.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Chapter 10 Mass Transfer 在多相系统中,最大传递速率往往低于最大反应速率,这就意味着总反应速率为传递过程所制约。因此运用计量学和细胞动力学对生化反应进行分析时,必须考虑质量传递。 10.1 Gas-Liquid Mass Transfer 10.1.2 Interfacial Area and Bubble Behavior 10.1.4 Mass Transfer Correlations Based on Dimensionless Group * 用简化的分析方法可将传递过程分为几个传递阶段。氧从气泡中向细胞中反应地点扩散的步骤: 1.氧气由气相主体扩散至气液边界; 2.氧气穿过气液边界; 3.氧气由靠近气液边界的滞流区扩散至充分混合的液相主体; 4.氧气由充分混合的液相主体转运到细胞周围混合相对不充分的区域; 5.氧气扩散穿过细胞周围滞流区; 6.氧气由液体转运至细胞聚集体内; 7.氧气在细胞聚集体内扩散。 8.氧气穿过细胞壁。 9.氧气由细胞壁转运至胞内反应处,如线粒体。 气-液传质的双膜理论模型: Whitman于1923年提出。A组分通过两层膜的通量JA,以两层膜的浓度差来衡量,也即,浓度差是线性推动力,质量传递系数为k。因此通过气膜的通量(单位界面面积单位时间的传递量)由下式给出: PA为A组分在气泡中分压,下标i为其在气-液界面的分压或浓度 类似的,穿过液膜的通量: 10.1 10.2 一般用稀的水溶液作为发酵培养基,溶液气液界面两侧浓度的关系可通过亨利定律确定: HA为组分A的亨利常数,单位为atm L mole-1 10.3 因为界面浓度不可测,A由气泡向液相转运的总通量由一个总的传质系数乘以液相中的推动力来表示,即: 10.4 cA*是对应于气泡中A的气相分压的液相饱和浓度 10.5 在稳态下,JA,g=JA,l=JA,将公式10.3、10.5代入10.1,得: 10.6 一般kg比kl大得多,对于HA值大的气体如氧气、CO2(在水中溶解度较小),则气相阻力可忽略。从而总传质系数Kl与液相传质系数kl近似相等。 实际上仅有Kl可测,但一般用kl对传质进行量化。 为得到A组分体积传递速率qAt,将JA乘以单位液体体积的气-液界面面积a(单位m2/m3=m-1)。 10.7 液体传质系数与体积界面面积a相乘所得的值称为体积传质系数:kla。 在充分混合的反应器中,任何位置的cA值不变,cA*取决于气相浓度。由于A的消耗或生成,在进液或出液中组分A的摩尔比有所不同。用对数平均法求平均驱动力,在进口和出口处分别采用已知的饱和浓度代替cA*。 10.8 Example 10.1~10.2 10.1.1 Models for kl 传质系数与物理变量(如溶质的扩散度)间的关系 1923年Whitman提出了双膜理论,认为从气泡中开始的传质可认为是穿过两层滞流薄膜的分子扩散。根据费克第一定律,膜内浓度梯度恒定的条件下,穿过液膜的传质系数为: 10.9 DA是组分A的扩散系数,δf是液膜厚度。kl是不能由上式计算,因为通常不知道膜厚度。 该模型假定膜内浓度梯度恒定,但实际上A组分可能在膜内为化学反应所消耗,膜的浓度梯度就不是恒定的。尽管有这些不足,双膜理论仍被广泛应用,以解释传质的概念。 不是所有的质量传递模型都采用滞流膜这一概念。Danckwets1970年提出界面更新理论,认为界面处存在不连续的液体单元,这些单元与充分混合的液相主体相互转换。每一液体单元都可在界面处停留一段时间,这时可认为这些液体单元是滞流。A组分由气相向液体单元的传递取决于液体单元在界面处的暴露时间,可根据非稳态费克扩散定律(也称为费克第二扩散定律)来求解得到暴露时间。则有: τren :界面处的平均停留时间 10.10 同样,kl不能由此模型得到,因为界面处的平均停留时间很难测定 一个更精确的模型是边界层理论(Cussler,1997,其将传质系数与界面附近的流场(flow field) 溶液结合起来。根据该理论得到: 比例因子是液体物理性质与液体流率的函数 上述基于理论的模型对计算真实系统kl值的用处不大,但它们揭示了液体物性对液体质传系数的影响,还可以用来估计各种组分的相对kl值。 10.11~12 体积界面面积a的定义: 10.13 A是气液悬液中的总界面面积 在对体积传质系数进行经验修正时,往往采用基于气液总体积的界面面积,如下式: 10.14 则有: 悬液气含量: 10.15~16 界面面积是由气泡在气液悬液中的尺

文档评论(0)

shujukd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