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明及传统概论课讲稿.ppt

  1. 1、本文档共5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华文明与传统概论课》讲稿 第四章 教育与学术的繁荣 第二节 中国古代学术 1 百家争鸣 1-1 诸子百家 中华文明学术的起源很早,但是到了春秋时代才发展起来。这时的学术思想,可以说是中华文明的大黄金时代。 ??? 儒家:孔子、孟子、荀子。《孔子》、《孟子》、《荀子》 道家:老子、庄子。《道德经》、《庄子》。 墨家:墨子。《墨子》。 法家:韩非、李斯。《韩非子》。 名家:邓析、惠施、公孙龙、慎到和桓团。《公孙龙子》。 阴阳家:邹衍。 兵家:孙武、孙膑等。《孙子兵法》。 纵横家:苏秦、张仪。《战国策》。 杂家:吕不韦。《吕氏春秋》。 农家:许行。 小说家:《伊尹说》、《鬻子说》、《周考》、《青史子》。 1-2 百家争鸣的盛况?? 战国时期养士之风盛行,战国诸侯对“士”往往采取宽容的政策,允许学术自由,对各家各派“兼而礼之”。允许其“合者留,不合者去”,为“百家争鸣”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在学术自由的环境中,促进了学术的发展。在“百家争鸣”过程中,有儒、墨之争,儒、法之争,儒、道之争,等等,就是在一家之中,内部也有不同派别的争论。诸子都从自己的立场出发,提出救世的主张。 1-3 “百家争鸣”与稷下学宫 稷下学宫始建于田齐桓公(公元前374年---前357年)时期,因其近齐国都临淄的稷门而得名。稷下学宫是战国时期学术上“百家争鸣”的主要场所。稷下学宫是我国古代的一种特殊的教育、学术形式,“官家举办,私家主持”的高等学府。稷下学宫的出现,与战国时期养士之风的盛行和学术上的“百家争鸣”是分不开的。在学术上体现以下特点: 兼容并包:广招天下贤士来稷下讲学,打破了各家私学的门户之见,有利于各学派之间的相互交流,相互吸收和进行广泛的争鸣。凡是游学于稷下的学士,比较自由,不受官方限制,所谓“合则留,不合则去”,有利于学宫内外的学术交流与繁荣。 百家争鸣:互相讨论,互相批评,在争辩过程中互相交流,互相影响。稷下学宫中各家各派辩论的范围之广,论辩次数之频繁,在中国教育、学术史上,乃至在世界教育、学术史上都是罕见的。通过激烈而广泛的辩鸣,解决了一系列的理论问题,开辟了新的研究领域。 待遇优厚:政治待遇、经济待遇。 总之,稷下学宫创办之早,持续时间之长,规模之大在世界教育史上也是绝无仅有的。它促进了战国时期思想学术的发展,显示了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独立性和创造精神。它是在战国这一特殊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文化丰碑,极大地促进了中国古代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即使在今日,其不少特点也足以为我们兴办高等学校所借鉴。 荀子是先秦思想的集大成者。荀子青年曾游学稷下,盛年于稷下传学施教,继三游稷下时被尊为“祭酒”、“最为老师”,成为稷下学术教育中心的领袖。在稷下学宫的经历,使荀子有条件对各家学说进行批判吸收,而成为融会百家的大学者。 善假于物:“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跻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也。……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兼陈中衡:所谓“兼陈中衡”就是一种辨证地、全面地看问题的方法。他认为:“凡人之患,蔽于一曲,而暗于大理”。为了防止这种认识偏差的出现,得出正确的结论,荀子提倡“兼陈万物而中悬衡焉”。就是说要把事物的方方面面都展现出来,比较、综合多方面的情况再得出结论。 1-4 儒家的中庸之道 中庸的思想来自于儒家学派,中庸之道的理论基础是天人合一。天人合一就是人们自觉修养所达到的理想境界。 1-4-1 中庸之道的天人合一 (1)天道与人道合一。天道就是诚,人道就是追求诚。要求人道与天道相吻合,达到至诚、至善的天人合一境界。 (2)天性与人性合一。天性是至善、至诚、至仁、至真的,那人性也应该如此,才能通晓天地化育万物的道理,才能达到中庸之道 (3)理性与情感合一。要对情感加以约束和限制,才能天人合一。 (4)鬼神与圣人合一。鬼神是天地和祖先的总称。所以古人的天的要领里也包含了死人(祖先)的成分。 (5)外内合一。成己与成物的合一,或者说是知与行的合一。 1-4-2 中庸之道的具体内容 (1)五达道。运用中庸之道调节五种人际关系:君臣、父子、夫妻、兄弟以及朋友的交往。通过正确处理这五种人际关系,达到太平和合的理想境界。 (2)三达德。就是智、仁、勇,是用来调节上下、父子、夫妻、兄弟和朋友之间的关系的。靠什么来培植呢?靠诚实、善良的品德意识来培植加固。 (3)九经。中庸之道用来治理天下国家以达到太平和合的九项具体工作:修养自身,尊重贤人,爱护亲族,敬重大臣,体恤众臣,爱护百姓,劝勉各种工匠,优待远方来的客人,安抚诸侯。做好这九项工作,处理调节好了九种人际关系是使天下国家达到太平和合理想的重要保证。 1-4-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89****614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