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发达国家现代报业的发展与变化.ppt

第十章 发达国家现代报业的发展与变化.ppt

  1. 1、本文档共7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十章 发达国家现代报业的发展与变化

现代报业产生的背景 一、现代报业产生的基本条件 1、民主政治和一定程度的新闻自由。 2、工商业繁荣,使报业在经济上得以独立。 3、国民教育的普及。 4、科学技术的发展。 政治—— 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垄断资本不仅控制了国家的经济命脉,而且控制了国家的政治机构。而政治上的统治地位,要求垄断资本对经济、思想、文化各个领域实行控制。垄断资本既然掌握了国家的经济命脉,掌握了国家政权,那么它必然会控制现代社会最基本的舆论工具。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控制了报纸也就控制了民心和舆论,因而也就稳固了统治基础。这在分散自由的资本主义时期是无法做到的。 报业自身经营的需要 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阶段。报纸已发展成为规模巨大的资本主义企业,既然是企业,他就需要雄厚的资金作为支撑,而垄断资本就能满足这一需求。另外,庞大的报业集团的最大优势还在于合理配置并充分利用抱团的人力物力财力,从而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利润。报团出现以后,无论在经营管理、广告、发行还是在新闻采访、特稿供应等方面,都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整体优势。 三、垄断报业的特点及形成 P316 大众报刊的标志性人物 主编的《世界报》曾是美国最有影响的报纸 捐款设立普利策新闻奖 捐款建立哥伦比亚新闻学院 一段名言,流传至今: “倘若一个国家是航行在大海上的船只,那么新闻记者就是站在船头的瞭望者。他要在一望无际的海面上观察一切,审视海上的不测风云和浅滩暗礁,及时发出警报。” 二、办报生涯 1、《圣路易斯快邮报》(st. Louis Post Dispatch) 1878年创办,普利策第一份报纸 将刺激性与理性有机结合起来 一方面抨击丑恶行为,倡导社会改革(锐气) 另一方面,继承19世纪30年代纽约三大廉价报纸的衣钵,进一步发挥耸人听闻、刺激煽情的报道风格(刺激性)。 成为当地发行量最大的报纸,为后来普利策掀起黄色新闻狂潮开了先河。 1883年,普利策买下《纽约世界报》,经营28年 成功奥秘: 一方面致力于社会进步事业 另一方面则放开手脚大肆煽情,以致最后酿成黄色新闻的轩然大波。 三、新闻遗产 1、办报思想 报道风格:文章富有趣味、文字简洁生动、版面新颖活泼(标题简短、生动、有吸引力,大量刊载图片和漫画) 经营管理:1890年,建成纽约世界报大厦(普利策双目失明) 2、哥伦比亚新闻学院 1892年,提出捐建,1912年成立(捐200万美元) “我希望开展一场运动,把新闻提高到一个学术性的层次。” 提出一套新闻学院的培养方案,强调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方面的课程,辅之以新闻技巧方面的课程。 3、普利策新闻奖 1917年开始,每年的5月份颁发,包括十多个奖项(公众服务奖、最佳地方报道奖、最佳全国报道奖、最佳国际报道奖、最佳社论奖、最佳漫画奖、最佳新闻图片奖……) 普利策退休寄言: “我知道我的退休不会影响办报的基本原则。报纸将永远为争取进步和改革而战斗,决不容忍不义或腐败;永远反对一切党派的煽动宣传,决不从属于任何党派;永远反对特权阶级和公众的掠夺者,决不丧失对穷苦人的同情;永远致力于公共福利,决不满足于仅仅刊登新闻;永远保持严格的独立性,决不害怕同坏事做斗争,不管这些是掠夺成性的豪门权贵所为,还是贪婪穷人之举。” 黄色新闻大战   黄色新闻大战 赫斯特为了与普利策《纽约世界报》拼出高下,把矛头对准《星期日世界报》,他利用《考察家报》在《纽约世界报》大厦租用的办公室,私下出高价收买了《纽约世界报》星期刊的员工,包括连环画黄孩子的作者奥特考尔特。结果一天之内,《纽约世界报》星期刊的员工全员倒戈,投入赫斯特门下。普利策忙用赫斯特所出高价将他们重新请回。不料赫斯特又出更高的价钱,终于把这批普利策精心挑选的骨干全部挖走。除了向普利策的编辑部门发动突然袭击外,赫斯特还请来了在旧金山的旧部,包括钱柏林、麦克尤恩、达文波特、安妮·劳里。他还用金钱收买了达纳《太阳报》的名记者朱利安·拉尔夫、理查德·哈定·戴维斯和爱德华·汤森。作家斯蒂芬·克兰等也都成了赫斯特的雇员。 普利策没有善罢甘休,他先将赫斯特及其部属赶出《纽约世界报》大厦,收回租给他们的办公室。接着在法院控告《纽约日报》侵犯《纽约世界报》版权。最后,为了与赫斯特较量,普利策又雇用一名画家乔治·B·卢克斯(George B.Luks),继续主持《星期日世界报》的黄孩子专栏。于是,纽约就上演了一出黄孩子的“双包案”。为了争夺读者,两家报纸都以黄孩子为旗号,展开一场声势浩大的竞赛:两家竞相刊登黄孩子大幅广告,两报推销员到处张贴黄孩子的招贴画,戏院里上演了黄孩子的歌剧。一时间黄孩子铺天盖地,笼罩在纽约上空。“黄色新闻”也由此得名,黄孩子这个漫画主角也成为一种象征,象征着普利策《纽约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347116155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