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七年级历史上册_第17课《北方民族大融合》课件 华东师大版
1、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我国政局如何?; 第17课;;大兴安岭;北魏的情况:
1、中央和地方官吏没有奉禄。
2、社会结构与政治体制具有游牧与农业
相结合的形态。
3、地方富商大贾以权谋私,无所不为。
4、两种不同的文化相撞,一直以来“以胡
治汉”、“胡汉分治”进行统治。民族分化
严重,不利于统治。
;二、北魏孝文帝改革;洛阳;孝文帝
迁都洛阳;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官员及家属必须穿戴汉族服饰。;鼓励鲜卑贵族与汉族贵族联姻。;自孝文帝之后,北魏皇帝死后的谥号多用“孝”字,如“孝武帝”“孝明帝”等,这是为什么?
;三、民族大融合; 起源于北方游牧民族的裤褶服,本来是便于骑马打仗的小袖上衣和窄腿裤子;传入中原后,适应汉人的衣着传统,袖子逐渐变宽,裤腿也变得肥大,像喇叭一样。裤褶服成为那时南北流行的服装,不仅打仗时穿,平时也穿。这种变化体现了北方游牧民族和汉族在生活习俗上的互相影响。;穿汉族服装的少数民族贵族; 蒸馍与烙饼原是少数民族的食物,魏晋时在中原却很风行。;北方少数民族墓室壁画《采桑图》 ; 根据上述图片,请你谈谈对“民族融合”的理解?;开心一刻;“胡”字其实代表着古代北方和西方的民族。他们改变了我们的餐桌、改变了我们的口味,改变了我们的生活。
农史学家认为:“胡”系列大多为两汉两晋南北朝时期由西北陆路引入 ; 汉人最初是席地而座,即以席为坐。这是一种很不舒服的坐姿;两席屈折,膝向前,上身的体重全部由臀部挤压在腿上,下肢极易酸麻,久之还可能变形。所以,当高坐具的胡床传入中原后,很快受到部份汉人的欢迎,原来的跪姿转变成了坐姿 。胡床最初是一种以绳连缀在木头上,可开可合,携带方便,无靠背的折叠凳,类似今天的马扎。汉人使用胡床,开始只见于军旅,到了北朝,从宫廷到民间都有人以胡床为坐具。;2、意义:; 各民族要想进步,就须相互交流,取长补短。中华民族要想获得更大的发展,就不能封闭自己,而应改革开放,积极吸收、借鉴国外其他民族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小试牛刀;小试牛刀;7.北魏的都城最初建立在( )
A.建康 B.洛阳 C.长安 D.平城
8.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
A.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形成和发展时期
B.是封建国家的分裂和民族融合时期
C.是我国封建社会的繁荣时期
D.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分裂时期
9.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根本目的是( )
A.适应民族融合的趋势
B.增加财政收入
C.巩固鲜卑贵族的统治
D.学习汉族文化;小试牛刀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