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客家第一镇洛带.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四川客家第一镇洛带

四川客家第一镇洛带 客家是我国汉族中的一个古老而又重要的民系。目前,分布于海内外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客家人约有6500多万人。四川是中国大陆客家聚居的五大省份之一,现有人数近300万。然而,有关他们的社会历史、语言和民风民俗等,人们却至今知之甚少。 洛带镇地处成都东郊的龙泉山脉西麓,一面*山,三面临川,西距成都市区约20公里,有公路直通。明清以来,这里成为外省移民的主要入籍地,特别是清初“湖广填四川”,相继迁入的即有广东、湖北、江西、陕西和山西等省的移民。由此使得这里南北移民杂处,南腔北调共存。现存于街上的“广东会馆”、“湖广会馆”和“江西会馆”等,乃是他们昔日落籍洛带的标志与见证。 龙泉驿区是成都东郊典型的客家之乡,调查表明,在全区现有的19个乡镇中,客家人数占绝对优势的乡镇就有13个之多,而古镇洛带乃居其首,被专家誉为“四川客家第一镇”。在洛带现有的2.1万多人中,客家即占85%左右。在全镇的9个自然村中:宝胜村为纯客家村;与其毗邻的长铁村和大院村,其客家的人数之比分别为99%和89.7%。 不过,对于一个初来乍到的人来说,洛带给你留下的最深刻的第一印象,恐怕还是那浓浓客家乡音。在这里,无论你走到哪里、做些什么,随处都可听到那亲切而又陌生的“土广东话”,这一切仿佛使你如到了广东梅县等客家聚居区。情况何以会如此呢?原来当地客家自入川以来,一直恪守了“宁卖祖宗田,不卖祖宗言”之祖训,在家庭生活中和同族的交往中,无论男女老幼都一律只准讲客家话,否则将被视为对祖宗的背叛和不尊。正因如此,他们的语言才保留至今。近半个世纪以来,尽管他们普遍都能同时讲四川官话即“湖广话”,但一般都只限于对非客家语者和某些正式场合,除此之外仍我行我素坚持“乡音不改”。如此一来,在这个四川最大的“客家方言岛”上,四川官话反倒成了人们日常生活中的第二语种,在一些村、组,甚至开会安排生产任务、解决民事纠纷、购物、打电话等都全讲客家话。久而久之,一些老湖广人和久居此地的外来户,为了购物和交往等的方便,也都能听懂或讲客家话了,想必这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入乡随俗”顺其自然。由于洛带的客家主要来自广东的梅州和惠州诸县,因些他们的客家话也就很自然地与其大同小异了。 特有的民风民俗是洛带客家有别于其他移民的重要标志。此一遗俗不仅贯穿在他们过去的服饰、饮食习惯、宗教祭祀和婚丧嫁娶等方面,而且还尤为突出的表现在房屋建筑、民间文艺(如舞龙)和死后的“检金”等方面。 以客家建筑为例,按照功能的不同,洛带的客家建筑即有会馆、宗祠和祖屋。现存于洛带镇上街的“广东会馆”(原名“南华宫”),乃是四川客家建筑中的杰作和“四川客家第一镇” 的首要标志。该会馆始建于清乾隆十年(1746年),总占地面积为3044.75平方米。它是目前四川境内保存最好和面积最大的一处客家会馆。1981年4月公布为成都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主体建筑由前、中、后三殿构成。其中,后殿为二楼一底的重檐歇山式木构建筑,顶覆盖以黄色的琉璃筒瓦,两侧有高拱曲起的风火墙,给人以气势恢弘,凌风欲飞和古朴庄严之感。除此,馆内还保留有楹联九幅。这些楹联,既有对前人艰难创业的缅怀,同时又有对故乡山水的悠悠思恋。 四川人把入厕叫作“解手”由来已久,然许多人对此却至今莫辨其详。流传在洛带等地客家中的传说,揭示出这是和他们当初被强徙入川时的一段辛酸往事有关。即他们先祖中的相当一部分人是被双手捆绑押解入川的,途中仅入厕时双手才能被解开,如此一来,“解手”也就很自然地成了入厕的代称,相沿至今。这个传说虽给人以苦涩和沉甸的感觉,然从四川开发史的角度看,清初的移民填川却是功大于过,应予充分肯定的。 刘氏是宝胜村的客家大姓,原居江西。他们入川的原因是:“康熙年间,我祖闻得四川地广人稀,圣主招安百姓”。故此,兄弟俩与长嫂,外邀七位同乡结伴而行。不料中途长兄病逝,其余人等强忍悲痛毅然前行,成了宝胜村刘氏的入川始祖。如今他们早已长眠于当地,仅墓碑上刻下了他们的姓名。白氏是成都近郊客家中的大姓,他们自称是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之后。他们的入川“盖因蜀地始辟,沃野千里,是以不惮跋涉陆续至川,俱在成都随属邑安居立业”。 洛带魏姓客家的入川始祖为兄弟俩人,其入川的原因为:“在贫苦,艰不得生,故不惜数千里之远”,来到了四川。 而周氏的入川原因乃是:因当时“在的祖业遗簿,恐难为子孙久远计,而携眷入川”。由于这此谱牒,都是当时真实情况的忠实记录。因此,可以想见,他们当初的入川需要多么大的勇气和承担多么大的风险。在这里,若没有坚强的信念和百折不挠的精神,要完成此一大迁徒当不堪设想。 对于这些客家人来说,万里的大迁徒只是完成了他们入川落籍的第一步,而更大的考验还在于入籍后是否能像种籽一样,生根,发芽、开花结果,甚而长成参天大树。 在这方面,洛带

文档评论(0)

cgtk18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