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第五章__群体动力和激励理论.ppt

  1. 1、本文档共5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5第五章__群体动力和激励理论

小故事:跳水 某日某国,某渡船缓缓离开码头,船上的乘客来自多个国家。 船至河中,船长发现由于超载,船就要倾覆了,既回不去又到不了,惟一的办法就是甩掉几个乘客。 船长先找到一个日本人,告诉他船要沉了,唯一可以逃生的办法就是游过去,赖在船上就是死路一条。怕死的日本人逃生技术高超,立刻跳入水中。 船长又找到一个德国人,告诉他这是服从纪律的需要。德国人也跳下去了。 船长又告诉法国人,你别怕,你跳水的姿势一定非常漂亮。 虚荣心得到满足的法国人也跳下去了。 最后,船长又找到一个美国人,美国人不干。船长说: “放心!你的船票中我们已经给你投了100万美元的保险。”于是 美国人也跳下去了。 你可以买到一个人的时间,你可以雇佣一个人到指定的岗位工作,你甚至可以买到按时或按日计算的技术操作,但你买不到热情,你买不到主动性,你买不到全身心的投入,而你又不得不设法争取这些。 美国通用食品公司总裁弗克斯 第五章 群体动力与激励理论 第一节 卢因的群体动力论 一、群体动力 ?美国心理学家学家库尔特·卢因在1933年提出,把人的行为看成是其自身的特点及其所处的环境的函数,即: B=f(P×E) 其中:B——个人行为的方向与强度 P——个人特征 E——群体环境 函数关系:引入“场的概念”——内部力场和环境力场相互作用的结果 二、影响群体“场”的因素 群体的风气 群体的领导方式 群体中成员间相互作用关系 群体的结构 外部压力 社会文化 三、几个有关的问题 1、卢因研究的是非正式群体,但现在普遍认为正式组织也存在着这样的“力场”; 2、领导者应该重视组织氛围的营造,改善组织的物质和心理环境。 3、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才是变化的根据。所以还应该注重对员工的教育与培训,提高素质、改善动机——改善内部力场。 第二节 激励概述 一、激励的概念 激励指的是持续激发人的动机的心理过程。 通过一定的刺激激发人的动机,鼓励人们朝着所期望的目标前进的心理活动过程。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调动人的积极性。 ?激励被认为是“最伟大的管理原理”。 ?在组织行为学中,激励是最具挑战性的课题。 ?一个主管如果不知道怎样激励人,他就不能胜任这个工作。 影响个体工作绩效的因素 P= ?( A ? C ? M ) P——工作绩效, A——工作能力, C——工作条件。 M——激励水平或工作积极性, 二、人的行为过程的一般模式 1.激励模式之一 未得到满足的需要是调动积极性的起点 2、分析与评价 (1)人的需求有一个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 (2)人在每一时期,都是一种需求占主导地位。 (3)满足主导需求是有效激励的关键。 (4)需要层次理论只注意了一个人各种需要之间的纵向联系,忽视了一个人在同一时间存在多种需要,及动机间的冲突。 生存需要主要包括衣、食、住以及工作组织为使其得到这些因素而提供的手段。 ?? 关系需要是指发展人际关系的需要,主要通过工作中或工作以外与其他人的接触和交往得到的满足。 成长需要是指个人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的需要,主要通过发展个人的潜力和才能得到满足。?? (三)麦克利兰的成就需要理论(1966) 基本观点 人有追求成就的欲望,工作若能给人以发挥其才能的机会,或对人的能力提出挑战,则工作本身就可以使人得到满足。换言之,完成任务,有所成就,这本身就具有激励性。他注重研究人的高层次需要与社会性的动机。 高成就需要的人渴望把事情做得更完美。特征: *愿意为自己设立目标,总是寻求挑战,力求有所建树; *回避选择极度困难的目标; *他们喜欢能即时提供反馈信息的工作。 高权力需要的人喜欢“承担责任”,喜欢竞争性和地位取向的工作环境。 高社交需要的人渴望友谊,喜欢合作而不是竞争的工作环境,希望彼此之间的沟通和理解。 ?管理人员和科技人员一般成就需要比较强烈,所以该理论用于他们比较有效,管理人员的权利需要一般要高于其他人员。 ?人的需要可以通过培养来提高。 三种激励理论的对比关系 ERG理论并不强调需要层次的顺序——多种需要可以同时并存。不一定低层次的需要得到满足后才能进入高层次的需要。 ERG理论认为存在高级需要向低级需要的倒退现象。 ERG理论认为需要得到满足后,其强度不一定减弱。 (四)赫茨伯格的双因素论 《工作与人性》(1966) 1、理论要点

文档评论(0)

347116155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