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思辨会,雷锋精神发言稿
雷锋精神:关于信仰,激励与形式
自始至终,中国人的脊梁还是挺立着;中国人的良知还是在闪光。这就是中国的希望。雷锋精神的核心可以概括为奉献精神、钉子精神、螺丝钉精神和艰苦奋斗精神,但几十年来让我们记得最清楚的是奉献。其他的精神可以为了自己,做到并不困难;可是说到奉献,说到让一个人去把自己的力量拿出来,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正值雷锋日,生活中充斥着各种报道,褒贬不一。我不想再拿一个个事件来列举;我要采取一种理性的分析方法,分析中国人的心理,分析整个过程中的逻辑过程,分析可能的优化方案。这次思辩会使我们静下心来:不是去批判社会,而是反思自己。
关于信仰和精神空虚
我认为雷锋问题说到底不是道德的问题,而是信仰的问题。做好事,终极目的不是为了把它当成机械的程式,而是为了一种心灵寄托。就是说,我心里有一种力量,一个声音呼唤着,控制着,要求我去帮助别人,不要逃避责任。如果我不去做,心里会愧疚,会感觉违背了什么,感觉自己不在是完全纯洁的人;而这样的后果便是自己会成为污秽的人,会受到惩罚。
我们目前是以马克思主义、以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为信仰的。它会使我们为之奋斗,为之热血沸腾,但不会使我们为之恐惧或者更确切一点,是敬畏——它让我们前进,而不是有所止步。使我们停下来反思的是党组织的具体活动和制度,比如先进性学习,表彰和处罚。
可是以现在的实际情况来看,尽管有对先进党员的报道表彰,有感动中国的宣传,百姓还是对贪污腐败的各级官员、对难以压制的三公消费、对特权阶层和权力利益固化更关注,更揪心。因为前者离我们的生活太远,而后者却会虽说影响到自身利益,对我们构成危害。中国的社会心理就是这样:总是对威胁更关注,对直接影响到自己的话题更关注。
我又联想到西方基督教新教影响下的社会。人性的丑恶面,对权力、名声、金钱的追求在哪里都是一样的;但是我们不能不承认,西方慈善事业以及社会捐助发展确实在我国之上。我想从一个角度来解释,而这其实是马克斯.韦伯在《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一书中详细阐述过的:基督教新教发扬了选民说,同时把上帝的能力扩大到察觉人心任何罪恶的地步。这样,为了避免受到惩罚,为了享受成为选民的荣耀,西方的资本家们践行着苦行主义式的生活方式
我们现在对善良的漠视,就是心里没了信仰,无所恐惧,无所寄托。甚至“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也逐渐成为极少数弱者自我安慰时才采用的心理暗示,因为我么看到的是善没有善报,而恶却常常逍遥。
传统社会里除了佛道等宗教信仰者,还有侠客和书生成为社会的道德楷模。而在现代社会,侠客已不能拥有治安权,书生呢?书生以往何以凭借孝廉,凭着好的名声而得到重用,除此之外,读书知道民国之前是神圣的。中国读书人会成为将来的才子、官员或者士绅,具有极高的社会名望。文人相轻的传统,对孔子的尊崇,使他们注重仁义礼智信,自觉饯行儒家标准。到了如今,书生首先要面对激烈的社会竞争,要养活自己,要面对社会的冷漠。权力关系和财富取代名声成为最重要的社会资本。
激励
信仰的浅层次表现是这样一种感觉:做一件事,觉得有意义有价值,觉得适合自己,可以从中找到乐趣,得到自我实现感。也就是正激励。对于做好事获得的激励,我认为有三部分:来自自我的——实际上就是信仰和道德激励,来自制度的,和来自受众的。信仰部分就不再重复。
制度性激励是指,在社会上有一套评价系统,能对你的行为做出及时的反馈。只要符合既定的标准,就能收到正激励,违反则要付出代价。但是对于做好事来说,好事没有统一的标准,它更多是一种道德上的概念。
并且,“做好事不留名”已经成为我们判断一个人是否真心,是否做作的标准。可是做好事与留名并不矛盾,从情理上讲,做好事得到社会主动的回报也并不值得鄙视。假如你做了一件好事情,但周围的人群却没有因此对你产生丝毫的反应,依旧是冷漠的面孔,反而那些赚了钱、升了官的却披红挂绿,风光不以,你心里怎么想?是不是觉得自己傻?是不是以“善有善报”的信念来自我安慰了?
通过小的善行并不能立即获得社会的回报,也不能操之过急,但是起码要让人看到希望。一点一点的小事积累起来,总会形成独特的社会资本,被他人认可,被社会认可并得到好的名誉,这才是最重要的。当然可能会感觉有些功利。不过在一种风气形成开端,适当的强化总是必须的,并且强化要符合对象的心理。还有一种是来自受众的激励。可是现在,一方面受众的感恩意识有所淡薄;另一方面,感恩没有路径,别人从北京捐了500元钱,给我,我最多也只能写份感谢信寄回去。
在此要说明一点:我所说的留名,是从结果上,而不是从动机上。现在的情况是,你做了事情,却没有谁理你——成了一笑而过。可是,你以后呢?能看到希望吗?有动力吗?社会应当主动记住做过好事的人,最起码要确保一点:不允许受益的人反咬一口。
当然,留名也不是最好的状态。最好的是“以无名胜有名”,怀着善念去做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课件】.pptx VIP
-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24年修订版)_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__.pdf VIP
- “扬子石化杯”2024年第38届中国化学奥林匹克(江苏赛区)初赛化学.pdf VIP
- 民事诉讼法中案外第三人对执行的异议之诉.pdf VIP
- 车险承保方案.pdf VIP
- “扬子石化杯”2024年第38届中国化学奥林匹克(江苏赛区)初赛化学试卷含答案.pdf VIP
- 临海市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扩建工程环境影响报告.pdf
- 2025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公安机关招聘留置看护警务辅助人员115人笔试参考题库附答案解析.docx VIP
- 模电教案-李国丽.doc
- 2023版中国结直肠癌及癌前病变内镜诊治共识PPT课件.ppt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