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情感铺满成长路
情感铺满成长路
―― ──湖南省特教中专德育教育经验交流材料
湖南省特教中专学校作为全国四所特教中专之一,是一所以残疾人为主要教育对象的中专学校,经过几年的发展,学校现有学生400余人,其中盲人98人,聋生101人,肢残学生25人,健全学生200余人。截至到现在,学校一共培养了四百多名残疾毕业生,足迹遍及三湘四水,全国各地。通过学习,广大残疾朋友学到了一技之长,成为了自食其力的有用之才,为他们参与社会,平等共享奠定了基础。同样,也因为学校面对的教育对象主要是残疾人这一需要极大的情感投入、需要在充满关爱,和谐的环境下成长的特殊群体,所以,如何开展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是我校面临的一个大的工作。
残疾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
残疾人由于先天或后天的原因,存在着某方面的生理缺陷,加之大部分残疾人受教育程度有限,导致了多数残疾人人格、情感上的缺陷,比如自我封闭、自卑、多疑、性格偏执等。表现在日常生活中就会出现看待问题以自己的立场为主,是非不分,对生活容易丧失信心,容易悲观,不信任他人等,总之,残疾人的这些不健全人格,和当今正确的残疾人观念是背道而驰的,不利于残疾人平等地享受社会财富和精神财富,不利于残疾人正常回归社会,融入社会。但残疾人生理和心理上的缺陷,并不意味着残疾人缺乏成才的愿望和能力,相反,从我校多年的招生、教学和管理的情况来看,残疾学生有着渴望被尊重、理解,被关爱,渴望成才的迫切愿望。同样,我校针对残疾学生所设置的专业,也能够发挥残疾人自身的优势和特点。为此,学校在研究、把握好残疾人生理、心理特征和成才规律的基础上,分析和掌握残疾人成才的社会大环境,提出了以情感教育为主线的德育教育模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情感教育的三个方面
学校的教育对象是残疾学生,作为教育的施动者──教师,以及教育中的重要环节──如何实施这个过程,学校提出了三个方面的要求:
特教教师职业本身应有的责任(情感)。
都说教师从事的是太阳地下最光辉的事业,那么特殊教育事业则是光辉中尤其伟大者。光辉的事业自然对从事光辉职业的人有特殊的要求。正如原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们”。在特教中专学校,如果你没有对特殊教育的事业的忠诚,没有对残疾学生的“五心”:爱心、耐心、热心、细心和恒心,你是无法胜任特教教师这一职业的。为此学校多次举行了做“做合格特教教师”的大讨论,以讨论、演讲、举行先进人物的优秀事迹报告会、主题讲座等形式,帮助职工树立起新时期特教教师的价值观、教师观和“校兴我荣,校衰我耻”的团队精神,营造了讲大局、比进步的氛围。正因为有了对特教事业的高度忠诚和对残疾学生的“五心”,所以在特教中专,专业老师也好,政治课教师也好,班主任也罢,上到校长,下至普通职工,都是德育教育工作者,在对残疾学生进行教育管理的时候,都能主动投入自己的感情,任劳任怨。
在学校,有这样一条规定:要成为一名合格的特殊教育工作者,每一位进来的教师必须先担任3年的班主任工作。学校清楚的意识到,只有和教育对象(残疾学生)有过生活的关心、感情上的投入,较长时间和深入的了解、才能赢得残疾学生的尊重和信任。在学校,残疾学生由于生理上的不便,班主任,任课老师为学生排忧解难如深夜送学生去医院,为学生熬药,以及各种在常人眼中看来琐碎不堪但是让残疾学生内心心潮澎湃的事情不胜枚举。而老师的付出也会得到回报,今年3月我校一位返聘女教授七十岁生日,她曾经教过的学生纷纷从全国各地赶来为老师祝寿,其中有才毕业的,也有事业有成的,还有成了家,带着妻儿来的。当时的场面让所有赴宴的人无不为之动容,事后学校通过各种场合宣传了此事,进一步坚定了我校教师做好一名特教教师,为残疾人服务的信念。
常规教育和管理。
情感教育作为德育教育的一种方式,在实施过程中,对于残疾人这一有着自身生理、心理特点的特殊教育对象来讲,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残疾学生融入社会,平等共享的第一把金钥匙。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就是这个道理。然而,残疾学生生理、心理的缺陷和受教育程度的制约,促使我们在德育教育过程中必须脱离高深理论的堆砌和空洞的说教。为此,我校提出了帮助残疾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生活”(简称三个“学会”,下同)的德育目标。这一目标的提出,内容上贴近了残疾学生的现实生活,符合残疾学生人格和心理塑造的特点,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每年,尤其是每年的下学期新生进校以后,学校采取各种方式对学生进行三个“学会”的造势,宣传,让学生明确三个“学会”内容之间的辩证关系,明确和将来就业、创业,最终成才的重要联系。在以后学校组织的各类活动中,始终以这一目标为主线,让学生积极主动地了解社会,融入社会。如五月份的助残日、国际残疾人日,国际盲人节等,组织学生走上街头,进行社会调查,认识社会,并利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