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新沂市瓦窑中学《想念地坛》教案
主备人:新沂市瓦窑中学 夏玲玲 用案时间: 2012 年 月 日 星期
教学
课题 想念地坛 教学
目标 1、体会地坛在作者心目中的地位,感悟作者对人生意义和价值的理解。
2、理解“安静”“零度”“柔弱”三个关键词的内涵。(难点)
3、学会安静处世,远离世俗趣味。(情感目标) 教学
重点 体会地坛在作者心目中的地位,感悟作者对人生意义和价值的理解。
2、有关布局谋篇的题型技巧掌握。 教学
难点 理解“安静”“零度”“柔弱”三个关键词的内涵。 教学
方法 朗读、交流、感悟 教具
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
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师主导活动 学生主体活动 个案补充 课前导学
复习与导入
1、检查预习:
2、导入:
1972年,您21岁时遭遇了腿疾,瘫痪在轮椅,而您却安静面对,选择了坚强,攀上了中国文坛的高峰。
您的作品是一曲曲强者之音,曾经给多少悲观绝望的人鼓起了战胜挫折的勇气;
您的作品是一首首亲情之歌,曾经替多少淡漠亲情的人找回了感恩图报的情怀。
是您,告诉了我们正视磨难,直面痛苦;
是您,教给了我们珍惜亲情,追求幸福。
《我与地坛》仿佛还是昨天的课堂,地坛给了您生命的启迪,同时也给了我们无穷的勇气。同学们,下面就让我们伴着作家史铁生当年的思绪一起《想念地坛》。 熟读课文
借助工具书,扫除字词障碍
喧(xuān)嚣 盘桓(huán) 颓(tuí)檐 滂(pāng)沱
愤懑(mèn) 惶(huáng)茫 葳(wēi)蕤(ruí)
挟(xié)持 栖(qī)居
盎(àng)然
磕磕绊(bàn)绊
亘(gèn)古不变
教师主导活动 学生主体活动 个案补充 三、新课
(一)展示讨论
1、作者主要想念地坛的什么?
2、以“想念地坛,主要是想念它的安静”开头的作用?
(二)引导梳理
有关布局谋篇的题型:
提问方式:
某句(段)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答题思路:
1)确认指定段落(句子)在行文中的位置
①文首:开篇点题;照应题目;总领全文;渲染气氛,埋下伏笔;设置悬念,为下文作辅垫。
②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呼应前文。
③文末:点明中心;升华感情,深化主题;照应开头,结构严谨;照应上文,前后呼应;画龙点睛;言有尽而意无穷。
2)明确段落的的作用,明确答题的方向(一般从内容和结构两个角度入手)
(三)反馈矫正(当堂练习)
“我怕我父亲,他打我是真打。看着他瞪圆了眼,一步一步逼近,还不敢躲,绷紧了肌肉等着,于是一巴掌扇过来,于是脑袋嗡的一声……”(节选自韩羽《父子之间的怯意》)
问:请简析第一自然段(即上文)在作品中的作用。
展示讨论:
3、地坛的“安静”具有怎样的特点?
4、地坛的安静对作者产生了怎样的心理影响呢?
“数不尽的那些日子里,那些年月,地坛应该记得,有一个人,摇了轮椅,一次次走来,逃也似的投靠这一处静地。”哪个字让我们感触最深啊?
5、作者是如何描述自己内心的安稳的呢?
6、在这个安静的园子里,作者的心态平静了,他开始理智深入的思考生命的意义,“一个无措的灵魂仿佛回到了生命的起点”,那么作者想明白了没有?明白了什么?
作者放弃了什么?
——放弃了对自己不幸遭遇的痛苦的思索,放弃了对人生和人世的逃避。
7、作者说“我觉得确乎有些什么东西最好写下来”,“有些东西”是指写什么?作者写作的目的是什么?
8、那么什么是写作的零度呢?请用原文中的话来回答。
(这句话很抽象,对于作者而言是指什么呢?“生命之固有的疑难”即对生命的意义进行的痛苦思索和探寻(作者的疑难:曾一度绝望,难以接受现实,“我一连几个小时专心致志地想关于死的问题,也以同样的耐心和方式想过我为什么要出生”)。 “灵魂最初的眺望”(结合“零度”的两种意义回答)即写作最终的寻求是为了获得生命存在的意义和价值。(“一个生命的诞生,便是一次对意义的要求”,好好儿活,通过写作体现自己活着的价值。通俗一点说,写作的零度就是体现写作最本真、最单纯的东西,不为出名,不图赚钱,这也是内心“安静”的境界。)
9、是不是每个文人都能达到“写作的零度”的境界呢?现实中有哪些文人寻不到写作的根(即生命的意义)?作者对其持什么样的态度?为什么?
10、对作者来说,想念地坛,回望安静,就是不断地回望零度,但是,当今的社会现实是怎样的呢?
11、本段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作用是什么?
柔弱的含义是什么?柔弱,是信者仰慕神恩的心情,静聆神命的姿态。(非常虔诚,非常执着,有了这样的态度,生命怎能没有意义)
12、“安静”“零度”“柔弱”,在这篇文章的不同阶段都出现了,用以说明作者对生命的理解,你认为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