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新材料的研究与开发.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九章 新材料的研究与开发

* * * * * 纳米科技的重要意义 (1) 纳米科技将促使人类认知的革命 纳米科技的科学意义体现在:纳术尺度下的物质世界及其持性、是人类较为陌生的领域,它正好处于以人类活动空间为代表的宏观和以原子及其以下尺度为代表的微观世界的中间地带,也是物理学、化学、材料科学、信息相·学以及生命科学发展的新疆土。在己经建立了宏观及微观的理论之后, 在纳术尺度上有许多新现象、新规律有待发现。 (2) 由于纳米科技是对人类认知领域新疆域的开拓、人类将面临对新理论和新发现重新学习和理解的任务。对这以领域探索过程中形成的理论和概念在我们的生产生活个得以广泛的应用,那么、人类守建立起迥异于我们内眼所能观察到的物质世界的新观念.它将极大地丰富我们的认知世界并给人类社会带来观念上的变革。 (3) 从人类未来发展的角度看, 可持续发展将是人类社会进步的惟一选择。纳米科技一旦成熟,将从根在上改变现有的生产方式,可能取代许多现存的大规模工业!模式。纳米水平上的直接生产、推动产品的微型化、高性能化和与环境友好化,这将在新的层次上为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变为现实提供物质和技术保证。 纳米科技大事记: 1. 1959年, 著名理论物理学家, Nobel prize获得者 Richard P. Feynman 在题为《There Is plenty of room at bottom》的演讲中,提出:毫无疑问,当我们对细微尺度的事物加以操纵的话,将大大扩充我们可以获得物性的空间。就会看到材料的性能产生丰富的变化。-这是纳米科技的最早梦想。 2. 1962年,久保(Kubo)等人提出了超微粒子的量子限制理论,推动了向纳米尺度的微粒进行研究。 3. 70年代后期,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德雷克斯勒提倡开展纳米科技研究。 4. 1981年,美国IBM公司苏黎世实验室Bining 和Rohrer教授发明了扫描遂道显微镜(Scanning Tunnelling Microscope)(STM)用于观察和操纵原子,是目前为止进行表面分析的最精密仪器,分辨率0.1 nm(横向)?0.01 nm(纵向)(1986年获Nobel Prize),对一些纳米微粒的结构、形态和特性进行了比较系统的研究,并在用量子尺寸效应解释其某些特性时获得成功。 1990年美国国际商用机器公司在镍表面用36个氙原子排出“IBM”之后,中国科学院北京真空物理实验室自如地操纵原子成功写出“?中国”二字,标志着我国开始开始在国际纳米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 扫描遂道显微镜(Scanning Tunnelling Microscope)(STM)工作原理 It It x It H x 恒高度模式 恒电流模式 IBM公司用扫描遂道显微镜操纵Xe写的IBM字样 日本用扫描遂道显微镜操纵Xe写的原子字样 用扫描遂道显微镜观察原子的排列情况 用扫描遂道显微镜观察原子的排列情况 用扫描遂道显微镜观察原子的排列情况 5. 1984年,德国萨尔大学Gleiter等人首次采用惰性气体蒸发冷凝法制备了具有清洁表面的纳米Fe, Cu, Pd等金属粉末。然后在真空中原位加压得到纳米固体。随后又发现纳米 TiO2陶瓷在室温下呈现良好的韧性,使人们看到了改善陶瓷脆性的希望。 6. 1990年7月在美国巴尔的摩举办了第一届国际纳米科学技术会议,正式提出了纳米材料学、纳米生物学、纳米电子学等概念。标志着纳米科技的正式诞生。 7. 1991年,碳纳米管被人类发现,它的质量是相同体积钢的六分之一,强度却是钢的10倍,成为纳米技术研究的热点,诺贝尔化学奖得主斯莫利教授认为,纳米碳管将是未来最佳纤维的首选材料,也将被广泛用于超微导线、超微开关以及纳米级电子线路等 8. 1997年,美国科学家首次成功地用单电子移动单电子,利用这种技术可望在20年后研制成功速度和存贮容量比现在提高成千上万倍的量子计算机 9. 1999年,巴西和美国科学家在进行纳米碳管实验时发明了世界上最小的“秤”,它能够称量十亿分之一克的物体,即相当于一个病毒的重量;此后不久,德国科学家研制出能称量单个原子重量的秤,打破了美国和巴西科学家联合创造的纪录; 10.?到1999年,纳米技术逐步走向市场,全年基于纳米产品的营业额达到500亿美元。 我国纳米科技成果 1993年,中国科学院北京真空物理实验室自如地操纵原子成功写出“中国”二字,标志着我国开始开始在国际纳米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并居于国际科技前沿。 1998年,清华大学范守善小组成功地制备出直径为3-50纳米、长度达微米微米量级的氮化镓半导体一维纳米棒,使我国在国际上首次把氮化镓制备成一维纳米晶体。 1998年,美国《科学》上刊登了我国科学家的论文。我国科学家用非水热合成法,制备出金刚石

文档评论(0)

cgtk18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