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二单元 夏商西周
第二单元 夏商西周 夏商周年表 夏代:公元前2070年 —公元前1600年。 商代:公元前1600 —公元前1046年。 盘庚迁殷:公元前1300年。 西周:公元前1046年 —公元前771年。 考研大纲及本单元重点 一、夏朝与夏文化的探究 二、商朝及其考古发现 三、西 周 一、夏朝与夏文化的探究 1、夏的创始者——大禹★ 2、夏朝的建立★ 禹的统治范围:豫西晋南 禹都:“夏禹都阳城(河南登封),又都平阳(山西临汾),或在安邑(山西运城),或在晋阳(山西翼城)”。(《世本·居篇》) 禅让制的破坏:禹——益——启 启——王位世袭制确立。“家天下”,私有制确立。 3、夏文化的探索★ 二里头文化主要分布于豫西、晋南。已发掘遗址主要有: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山西夏县东下冯遗址等。其中,以二里头遗址的文化内涵最为丰富、典型,遂以之命名。 二里头文化的性质 二里头文化遗存分四期。每期面貌有不同。对二里头文化的性质,学术界观点尚不一致: 二里头文化一至四期是夏文化。 二里头文化一至三期是夏文化。第四期是早商文化。 二里头文化一、二期是夏文化。三、四期是早商文化。 地层叠压关系 偃师二里头宫殿遗址 在二里头三期遗址中发现。 二里头遗址宫殿建筑, 开创了中国宫殿建筑传统的先河。 二里头文化的青铜器 在二里头文化三期的墓葬中,出土了爵、刀、戈、钺等青铜器,发现了铜作坊,有陶范、铜炼渣、铜块等。 二里头文化铜器的特点:胎质较薄,器形简单,器体也小,制作粗糙,没有花纹,明显表现出早期青铜器的特点。 乳钉纹铜爵 代表了当时青铜铸造的水平。青铜酒具有“明贵贱,别尊卑”的作用,是贵族身份、等级、地位的象征,其中爵处于酒礼器组合的核心地位。 4、夏朝的社会阶级结构(选学) 天下(国君称“夏后”) 邦国(邦君或诸侯) 家族(大夫) 自由民 平民 民、黎民、庶民、庶人、众------奴隶 5、夏朝的国家机器(选学) 官僚机构:后 —— 六卿 —— 百官 军队 刑法:“夏有乱政,而作禹刑”。 赋税:“夏后氏五十而贡”。 夏礼 夏乐舞《九韶》 6、夏代的天文历法成就(选学) 《夏小正》:保存在《大戴礼记》中。是有关夏历的重要文献,夏历是我国最早的历法,使用干支记日法,以建寅之月为岁首,将一年分为十二个月,《夏小正》按月记述每个月中的星象、气象、农事和政事,反映了夏代历法和农业发展的水平,保存了我国最早的天象历法资料。 孔子主张“行夏之时”。 1、商族的起源 (1)商族的始祖:简狄 契 “天命玄鸟,降而生商。”(《诗经·玄鸟》) 契的时代大约与禹同时。 (2)起源地:商兴起的地方尚不确知,大约是 在辽西和冀东北一带,以后渐次西南移。 (3)文献资料与考古资料:《尚书》、《史 记·殷本纪》、甲骨卜辞、殷墟 2、汤建立商朝★ 汤和伊尹(有莘氏媵臣) 成汤灭夏和商的建立:公元前1600年,鸣条之战,汤伐桀,灭夏,建商,都亳。商的统治中心在今豫、冀、鲁三省交界处。 汤都亳:今郑州商城。 汤都西亳:今河南偃师尸乡沟商城。 3、盘庚迁殷★ 盘庚迁殷对商的影响? 殷都在今河南安阳小屯村一带。 从成汤灭夏到盘庚迁殷(公元前1300年)以前的商朝称早商,以后的商朝称晚商。 商汤以后至盘庚即位期间,商都“乃五迁,无定处”。盘庚将都城由奄迁到殷,此后直至商朝灭亡的270余年间,未再频繁迁都,商朝政治稳定下来,经济文化有很大发展。 盘庚迁殷对商朝的巩固和发展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 商朝地图 殷 墟 殷是商代后期的都城,位于河南安阳市西北洹河两岸,面积约24万平方公里。殷墟自上世纪20年代开始发掘至今,已揭露出商后期宫殿宗庙基址、祭祀坑、手工业作坊遗址、王陵区、贵族墓区、居民居住遗址、城市防御和排水设施遗址,发掘出大量珍贵商代文物,对研究商代后期的社会制度、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 4、武丁与商的鼎盛★ 文治:选贤任能,傅说。 武功:多次讨伐土方、羌方、龙方、马方、虎方等部族,获得胜利。如,向西北“伐鬼方,三年克之”;妇好曾率成千上万的军队征战讨伐。 武丁任贤 《墨子·尚贤》:傅说“衣褐带索,庸筑于傅岩之城,武丁得而举之,立为三公”。 《史记·殷本纪》:武丁“思复兴殷,而未得其佐,三年不言,政事决定于冢宰,以观世风”。后来得傅说辅佐,这才开口说话。 武丁在位59年,任用傅说为相,革新政治,“修政行德”,使殷道复兴;武力强盛,使周边部族臣服,疆域空前辽阔,商的统治达到鼎盛,史称“武丁中兴”。 5、商的政治制度——内服外服制★ 内服(畿内):商王直接统治的王畿地区。内服官包括百僚庶尹、惟亚惟服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