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晋时期国家机构建置的变易.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西晋时期国家机构建置的变易

西晋时期国家机构建置的变易 N/ g( k0 t+ ]7 c7 c7 R T   魏文帝曹丕死后,他的儿子曹教继位,是为魏明帝。明帝荒淫无道,大修宫室,政治上逐渐腐败下去,政权落到了士族官僚代表人物司马懿手中。司马懿出身河内郡(今河南西北部)温县(今河南温县)的士族大地主家庭,曹丕时开始得到重用,以富于军事才能和统治经验而著称。他在抵御吴、蜀进攻和消灭辽东公孙渊割据政权的战争中,树立了自己的声望。同时,他又利用权势,以高官厚禄收买一些士族官僚和文武官吏,形成了一支以司马氏为首的士族势力。公元239年,曹教死去,年幼的曹芳继位,由司马懿和曹魏宗室曹爽共同辅政。经过一番阴谋策划之后,公元249年,司马懿在洛阳发动兵变,把曹爽兄弟和他们的党羽一网打尽,独掌了曹魏政权。在司马懿和他的儿子司马师、司马昭相继执政时期,又陆续铲除一些反对势力,先后镇压了由王凌、毋丘俭、诸葛诞等人在淮南地区发动的武装叛乱,势力更加巩固。魏帝曹髦率领宫廷卫士讨伐司马昭,反被司马昭所杀。公元263年,司马昭派魏将钟会、邓艾等人伐蜀汉,兵发成都,后主刘禅投降,蜀汉灭亡。公元265年,司马昭的儿子司马炎废掉魏帝曹奂,建立了西晋政权。 ) g6 o; A/ _( A5 ~/ B% n, V5 t   公元279年,晋武帝司马炎派二十余万大军分六路攻吴。次年,晋将王溶率水师从益州沿江东下,直抵建康城下,孙皓出降,吴亡。至此,西晋实现了全国的统一。 l4 S+ c1 k8 v2 V2 y8 F ( |% L3 w1 G; {/ R/ t   西晋王朝注重国家机构的设置,其基本上是沿袭了曹魏之制,并有所完善和发展。   一、尚书台改称尚书都省: c ~3 m i1 i8 A   曹魏时设置的尚书台,为中央最高的行政事务管理机构。西晋立国后,仍承袭曹魏之制,继置该机构,但其名称有所改变,即改尚书台为尚书都省。尚书都省机构职能不变,仍主管行政事务,下设六曹分支机构(比曹魏时多一曹),分管各项具体的行政事务。它们是:吏部曹,掌官吏铨选授定;三公曹,掌刑狱断罪;客曹,掌蕃族外交;度支曹,掌财政事务;驾部曹,掌御用亨马;屯田曹,掌垦荒屯田。晋武帝时期,对尚书都省的六曹机构进行了调整。先是于咸宁二年(276年),省废驾部曹,但两年后(278年)又将其恢复。至太康中期,又对此机构进行了一次大的调整;保留晋初的吏部曹和度支曹,其余四曹均被省废,而新置殿中曹,掌表疏;五兵曹,掌军事;田曹,掌土地;左民曹,掌户口及屯田。六曹之下,又有尚书曹郎23人,分管35分曹行政事务。从西晋中期尚书都省六曹机构的调整中可以看出,此时的西晋统治者一方面是加强了军事机构的设置,同时也强化了对户籍及土地的管理。 ; E- Y6 _ r8 x3 I K   二、沿袭魏制继置中书省4 t: u3 n9 W# i; x   西晋仍置中书省,为中央中枢决策机构。其职能是“典学书奏事”,参与机密决策。故而时人有云“职在中书,诏命所出”;又言“中书职掌诏命当否是寄”。(姜文奎:《中国历代政制考》,252页,台湾国立编译馆主编、出版。)西晋中书省机构内仍以中书监和中书令两巨头共同主政,他们均为实际的宰相。《通典》注:“中书职掌诏令,固非轻才所能独任,自晋建国,尝命宰相参领”:西晋中书省内的属官有中书侍郎、中书舍人、通事令史、主书、中书令史等多人。5 Z( Z: B, k H - A2 B0 f* B; Y, G/ o7 {) |9 ^. {   三、其他机构设置的变化 6 F+ u5 N( {+ A9 V   (一)秘书寺(省)及著作省的置设 }4 J `: H, p- r) L e! D   西晋立国之初未置秘书省,而是将其并入了中书省内。至晋惠帝元康中(295年左右),以为秘书省“职典经籍,考校古今”,加之中书省自有职掌,“远相统摄,于事不专”故而秘书省应于中书省内划出。于是,西晋统治者复置该机构,称秘书寺(东晋时改称秘书省),掌管三阁图书,兼统著作省。   著作省肇始于曹魏,魏明帝太和中(230年左右)始置著作郎官,隶中书省,专掌治国史。晋初沿制,仍设中书著作郎。惠帝诏复置秘书寺之同时,亦令改中书著作为秘书著作,“以别自置省”,谓之著作省,仍隶秘书省所辖,职能“掌著国史”。主官为著作郎,属官有令史等。   (二)御史台职权的扩大与诸卿寺职权的再度弱化* x P- b5 t9 ?9 k! u   西晋中央的监察机构亦为御史台。晋初,御史台主掌监察纠劾“内朝”百官。而“外朝”官(京城及州郡官)则由司隶校尉负责监察。史载,晋时“内朝”官署门前一般都放置一些呈交叉状的木杆,称“拒马叉子”,又称“行马”,意为阻挡人马通行。而这种“行马”也就成了区别内、外朝官的标志,内朝官称“行马内”,由御史台负责监察;外朝

文档评论(0)

jgx353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111134150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