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中地理必修二考纲
2010年高中地理会考考纲内容解读
测试内容一:人口增长模式
测试要求一:.知道人口增长在不同社会发展阶段的主要特点
解读:人口增长在不同社会发展阶段的主要特点(结合课本4页图1-1-4)
阶段 原始低增长阶段 加速增长阶段(B) 增长减缓阶段(C) 低速增长阶段(D) 人口增长模式 “高高低”模式
(原始型) “高低高”模式
(传统型) “高低高”模式
(过渡型) “低低低”模式
(现代型)
特
点 出生率 高 较高 开始下降,较低 进一步下降,低 死亡率 高 迅速下降,较低 继续下降,低 低 自然增长率 低,波动大 提高,高 逐渐降低 低 人口增长 相对静止或低速增长 急剧增长 开始减缓 零增长或负增长 社会发展阶段 农业社会 工业化初期 发达国家20世纪50年代前后,发展中国家目前 欧洲发达国家现在 典型地区 热带原始森林深处的土著居民 非洲东部的坦桑尼亚、肯尼亚等国 大多数发展中国家 德国、英国、法国等国 要求:说明人口增长不同阶段,人口年龄结构有什么差异:
加速增长阶段:年轻型(增长型)
增长减速阶段:成年型(稳定型)
低速增长阶段:老年型 (衰退型)
测试要求二:.结合实例,说明不同地区人口增长的主要特点
解读:不同地区人口增长的主要特点—以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对比为例
1.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的主要特点:发展中国家大多面临人口出生率高、自然增长快,以及0~14岁的儿童比重过大等问题。面对严峻的人口形势,大多数发展中国家,都赞成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以降低过高的人口自然增长率。
2.发达国家人口增长的主要特点:发达国家面临的人口问题是人口增长缓慢和人口老龄化。
要求:1.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过快,会加大对经济、就业、资源和环境等方面的压力;青少年及儿童的比例过大,造成巨大的人口增长惯性。
2.发达国家:人口老龄化会带来劳动力不足、青壮年负担过重等一系列社会问题。一些发达国家采取鼓励生育的政策,并接纳来自海外的移民,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人口老龄化带来的负面影响。
测试内容二:人口迁移
测试要求:结合实例,分析不同时期,不同地区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解读:不同时期、不同地区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分析
1.人类社会早期:自然条件是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为满足最低限度的生存需求,受天然食物的吸引,经常迁移流动。
2.古代农业社会:土地开垦的吸引或逃避灾荒、战乱、宗教迫害等,是造成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3.15~19世纪的世界人口大迁移:地理大发现;新航线的开辟,便捷了新旧大陆之间的联系;资本主义发展和殖民主义扩张
4.二战后的世界人口迁移:
政治原因:如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印巴分治等引起的人口迁移
经济原因:如外籍劳工和技术移民等
战争:如国际难民(阿富汗、巴勒斯坦等亚洲难民,前南斯拉夫的波黑难民以及中部非洲的难民等)
灾害:如环境移民(因洪涝、地震等自然灾害而无家可归、被迫迁居,以及居住地生态环境恶化或遭破坏,无法在当地生存而被迫外迁的人。此外,由于某些大型工程建设,如我国的三峡移民也属于环境移民)
小结: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等差别,是造成人口移动的最主要原因。
要求:
1.对比概念:
人口迁移:通常是指人口在地区之间迁出或迁入,而发生居住地的永久性或长期性改变的人口移动现象。
人口流动:通常是指因工作、学习、旅游、探亲等原因临时或短期离开居住地外出活动,而不变更户籍的人口移动现象。如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我国出现的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涌向城市谋求发展,特别是涌向各大中城市,形成的一种特殊的人口流动—“民工流”。
2. 15~19世纪的世界人口大迁移流向:“旧大陆”流向“新大陆”
①欧洲人(西、葡、英、法、荷等国)移往美洲、大洋洲;
②欧洲殖民者贩卖黑奴到美洲
二战后的人口迁移流向变化:欧洲、北美洲成为人口主要迁入地。
测试内容三:人口数量与环境
测试要求:区别环境承载力和人口合理容量的含义
解读:环境承载力是指在某一时期内生态系统所能承受的人类经济与社会活动的限度。
环境人口容量:是指某一时期内,在既能维持人们的基本生活,又不会破坏生态平衡和未来发展能力的情况下,地球所能供养的人口数量,即环境所能容纳的最大人口数。环境人口容量的大小受到许多因素的制约,其中资源是限制环境人口容量的最主要因素。
人口合理容量:即一个地区人口数量保持在多少才最适宜,最早是从经济或福利角度提出的,主要讨论的是区域最佳的人口规模或理想的人口规模。
一般来说,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合理人口容量要小于环境人口容量。
要求:环境人口容量的双重性:确定性(短期)、不确定性(长期)
测试内容四:城市化
测试要求:结合实例,说明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并解释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解读:1.城市化:一般指农业人口转化为非农业人口,农村地区转化为城市地区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