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一章_茶的起源与课件
第一章 茶的起源与发展 第一节 茶的起源与传播 一、茶的起源与原产地 中国是茶树的原产地,根据植物分类学,茶树是山茶科山茶属的一个种。它的学名为:Camellia sinensis (L.) kuntze。 根据生物的“进化论”,茶树是山茶科山茶属里分化而来的。 但也有人认为茶树是由宽叶木兰演化而来,时间大约在100万年以前,地点在我国西南部云贵高原的深山密林中,云南是山茶的故乡,所以很可能是茶树的原产地。 二、饮茶起源与演变 饮茶起源于吃茶。演变过程大体可分为四个阶段:从生吃药用,熟吃当菜,烹煮饮用,到冲泡饮用。 1、生吃药用 茶起源于生吃野生茶树的鲜叶。 在4700多年前的母系氏族社会,茶树的鲜叶具有解毒作用,人们将用作疗疾之用。 在晴天把鲜叶放在阳光下晒干,以便随时取用。这是最原始的茶叶加工方法,现在称为“生片”。 把摊晾过的叶子压紧在瓦罐里,过了一段时间,便成为可直接食用的腌茶。 2、熟吃当菜在 春秋战国时期,把茶叶当菜吃,至今云南少数民族仍有吃“竹筒茶”的习惯。 傣族、哈尼族、景颇族等都有把鲜叶加工成“竹筒茶”后当菜吃的习惯,将鲜叶经日晒或放在锅里蒸煮,使叶子变软;放在竹帘上搓揉,后装进竹筒里用木棒春实,茶汁滤出,让茶叶在筒里缓慢发酵,经两三个月后筒内茶叶变黄,劈开竹筒,取出茶叶晒干,加香油浸泡,作为蔬菜食用。 3、烹煮饮用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生活的改善,把茶叶加工后烹煮饮用,既提神解渴,又清香鲜爽,给人以美好的享受。 最古老最原始的饮茶方法称为“焙茶”。云南伉族和傣族仍有饮用“焙茶”的习惯。他们把一芽四五叶的嫩梢从茶树上采下来直接放在火上烘烤成焦黄色,然后放进茶壶内煮饮。 我国在公元前三世纪时虽已知饮茶,但还没有盛行。 4、冲泡饮用 唐代盛行蒸青团饼茶,明代以后发展为炒青散茶。饮用方法也由烹煮改为冲泡。这是茶叶史上的两个飞跃。 冲开水时三上三下称为“凤凰三点头”。这动作可使茶叶在水中翻滚上下,起了充分搅拌的作用。 三、“茶“字的起源与演变 8世纪初,茶才被用来专指茶树及其叶子加工成的饮料。至于它的读音cha,三国时(公元220年)已有记载。至9世纪茶字才被普遍使用。 唐贞观元年茶叶传入西藏,至今茶发音仍为为jia,公元5世纪以后阿拉伯人从陆路到我国西北边境,把cha音传到中亚和欧洲。所以波斯语、俄语、伊朗、阿富汗、印度语、巴基斯坦语、孟加拉语和斯里兰卡语、葡萄牙语cha 公元4世纪至5世纪中国茶叶传至朝鲜,发音为ta,与cha并存。 闽南厦门语读为茶为tui或tey,可能是荼音之转,西方商人把它的读音拼成tee,变为拉丁语的thee,德语的tee,法语the,英语的tea,西班牙的te都是从tey演变而成的。 四、茶叶的传播 1、中国茶叶向外扩散路线 (1)我国茶叶从西南地区的原产地向外扩散,循着一个由西向东,由南向北的方向。 (2)中国茶叶传往世界各国,不仅时间很早,而且有着多种渠道。主要是经过南北两条丝绸之路: 第一,通过来华的僧侣和使臣,将茶叶带往周边的国家和地区,因而使中国茶叶的生产技术和饮用方法得以在各周边国家和地区流传; 第二,通过派出的使节以馈赠形式,将茶叶作为礼品与各国上层交换; 第三,通过贸易往来,将茶叶作为商品向各国输出。 公元828年,朝鲜由中国携回茶籽。 805~806年,日本僧人携回茶籽,种植于京都高山寺等地日本茶叶生产从此开始繁荣起来。 元朝的意大利人马可波罗,携带茶种和茶叶返回欧洲。 明万历四十六年(1618),中国公使携带茶叶馈赠俄国。 西汉时期,茶叶作为商品输出。 1610年,荷兰人直接从中国和日本运茶回欧洲销售。 1644年,英国人在厦门设立商务机构,专门贩茶。 1715年,英属东印度公司在广州设立商馆。 1874年,美国商船“中国皇后”号于年到达中国。采购茶叶近400吨。 海路传播主要是通过南海,沿印度支那半岛,穿过马六甲海峡,通过印度洋,波斯湾,地中海,输往欧洲各国。 陆路传播主要是通过丝绸之路到蒙古,转道恰克图,一路输往中亚,阿拉伯世界;一路输往俄国。 2、中国茶叶生产加工技术的对外传播 各国从我国传去茶叶生产技术,都是近200年来才开始发展的。 (1)传入日本 唐朝,日本开始栽茶并制茶 1191年,学会釜炒茶(炒青)制法。 1661年日本用我国的烘焙法制造隐元茶。 1873年用我国的炒法制绿茶。 1875年首试制乌龙茶, 1898年开始制造红、绿砖茶。 1926年仿效我国珠茶的制法,制出的绿茶在静冈市场名为“玉绿茶”。 (2)传入印度尼西亚 1827年开始荷属东印度公司来我国学习研制绿茶、小种药茶和白毫,各种制茶器具。 1833年爪哇茶才第一次在市场出现。 (3)传入印度 1834年成立植茶问题研究委员会,于大吉岭种茶。 1836年,哥登带去的我国茶工,按照我国制法试制
文档评论(0)